目前这只2.5公斤重的穿山甲已顺利回归大自然。
本报讯 村民凌晨出行时,意外发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在河边爬行。随后,当地林业部门与村委会和村民一起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将这只被确认的中华穿山甲放生。7月17日记者获悉,目前这只2.5公斤重的穿山甲已顺利回归大自然。
7月12日凌晨4时许,天刚蒙蒙亮,池州市贵池区马衙街道童铺村的村民刘武君像往常一样去杀猪场采购猪肉回来,当他行至自家门口南侧的小河旁洗手时,随行的小狗突然兴奋地吠叫并冲向前去。小狗的异常举动引起了刘武君的注意。他迅速起身查看情况,隐约发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正从河坎下的洗衣埠缓慢地朝路边往上爬。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穿山甲。
“之前在电视上看到过穿山甲,所以尽管光线昏暗,我还是一眼就认出了它;而且我知道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刘武君回忆道。随后,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个黑乎乎的小东西放入自己的篮子中保护起来。待天色渐亮,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村委会,请求协助联系马衙林业站工作人员。
村委会迅速与当地林业部门取得联系。经贵池区马衙林业站工作人员确认,这只穿山甲确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中华穿山甲,体长约70厘米,体重2.5公斤,是一只成年穿山甲,且身体状况良好,适合放生。
考虑到这只穿山甲的栖息地可能就在附近,为确保其能回归自然找到同伴,马衙林业站副站长刘广红及同事在向上级部门汇报后,决定在发现点附近对其进行放生。随后,这只幸运的穿山甲被放归大自然。
“我也觉得奇怪,穿山甲按理说都呆在山里头,怎么会跑到我家门口来了。”对于这只穿山甲为何会出现在平坦的居民区,贵池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推测,可能是近期的梅雨季节雨水充沛,穿山甲原本生活的洞穴被水淹没,迫使其逃离至附近区域。
据了解,中华穿山甲生性怕人,没有攻击性,经常在夜间活动不易被发现。中华穿山甲素有“森林卫士”“大地之子”之称,每年可吃700万只蚂蚁或白蚁,对维持森林健康起到很大作用。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朱春友通讯员胡甜甜刘广红(图片由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