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梁邦定赴巢湖学院参加“中国好人”事迹座谈会。
76岁的梁邦定是巢湖市烔炀镇中李村留守儿童学校和老年大学的负责人,早在1980年,他就因为患病失去了左腿。40多年来,梁邦定拄着双拐坚守在三尺讲台,当地人都尊敬地称呼他为“双拐老师”。这位朴实、充满爱心的老人虽三次患癌,却从来没想过放弃教育事业,“我没想过名,也没想过利,就是想继续把这件事做下去。”
为留守儿童打造温暖的“家” 1971年,回乡青年梁邦定成为烔炀镇中李村的一名中学教师,主要承担音乐和体育两门课程的教学。1979年年底,梁邦定被检查出左腿患有皮肤癌,1980年6月做了截肢手术,为了不耽误新学期的教学,仅仅两个月后,他就拄着拐杖站在了讲台上。“以前教的是中学,考虑到截肢后行动不方便等原因,我改教小学。”
2009年10月,退休后的梁邦定仍住在学校里。他发现,由于村里留守儿童比较多,一到寒暑假就没人管。“孩子们大多数都跟着爷爷奶奶,没有人能辅导学习,再加上村里交通便利,有马路穿村而过,有很大的安全隐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很快,梁邦定和当地政府反映了这一情况,希望能够将这些留守儿童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看管、辅导。
经过多方努力,2014年5月,烔炀镇中李村留守儿童学校成立了,同时也是巢湖市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学校。10年来,学校从村里的文化大院搬到了一所弃用的小学校园里,先后惠及了近300名留守儿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是最迫切的要求,除此之外,我们还安排了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家庭教育等课程,尽量让他们全面发展。”
梁邦定告诉记者,随着留守儿童学校的发展,很多大学生志愿者会在寒暑假或是节假日前来支教。“由于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像语文、数学、英语这种课程都是先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学习结束后,再一起上体育、音乐、科技、美术、舞蹈等‘大课’。”梁邦定介绍,学校免费提供午餐、学习用品等,“很多单位和个人为我们献出了爱心,我们也会把这些心意全部用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教学中。”
如今,从留守儿童学校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有的已经进入大学。
生病也放不下老人和孩子 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们,梁邦定和爱人把家搬到了校园里。
“只要是孩子,就会有惰性,需要有人进行引导。”志愿者上课时,梁邦定担心他们管不好孩子,就时常到课堂上看一看、走一走。课间休息时,梁邦定也不敢将目光从孩子们的身上离开,总担心他们磕碰、受伤。孩子们从来不喊梁邦定为老师,而是亲切地称他为“梁爷爷”,这让梁邦定心里暖暖的。
当初,在筹备留守儿童学校的同时,梁邦定也一直关注老年群体的教育。2014年9月,烔炀镇中李村老年学校挂牌成立,梁邦定成为了“一老一小”两所学校的校长。
“村里留守儿童多,留守老人也多。”梁邦定说,老年学校刚成立时,很多老人不愿意去上课,最初只有十几位学员,通过他坚持不懈的宣传,以及老年学员的口口相传,目前学员人数已接近200人,“我们有保健、医疗、跳舞、唱歌等课程,还会带大家出去观光旅游,老人们在这里能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就在一切逐渐走上正轨时,2014年年底,梁邦定被查出患有肺癌,手术后休养了一个多月,就又投入了正常的工作。2019年初,他又因膀胱癌接受了手术。“当时家人都劝我好好回家调养,但我还是放不下这些孩子和老人。”
近年来,梁邦定获得“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等荣誉,并于2023年当选“中国好人”。“我只是尽了微薄之力,这个过程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获得的成绩和荣誉并不属于我一个人。”梁邦定说,他对名利很淡泊,只要身体允许,他会将“一老一小”教育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