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底,好友KC带着女儿从美国回来了。
40年前因共同的爱好——文学和计算机,我和KC成为闺蜜。上世纪八十年代爱好文学的人比比皆是,但同时喜欢计算机的人不说是万里挑一,起码也是百里挑一。当很多人还不知计算机为何物时,我们就噼里啪啦地一边敲着键盘一边海侃。
想当年,我们意气风发。曾写同题文章欲较高下,又曾一起走T台展现飞扬青春,还曾在深夜的机房里大谈人生理想……那个风华正茂的年纪,似乎做什么都不为过。那段时光里,我们活得无拘无束、自由奔放、热情如火、坦诚相待,我们的友情如蓝天白云一般纯净透彻。我记得,她去青岛相亲时的几套衣裙都是借我的,我有不开心的事也会立刻向她倾诉。那是独属我们共同的青春岁月。
后来,她随夫陪读去了美国。不久,我在国内也辞职创业,从事计算机行业及相关领域。人生路上,两个女孩就此天涯海角各奔东西,但我们的友情跨越时空,一直都在。
我印象中的KC是一个不怕吃苦、追求上进、酷爱学习的人,她任何时候都不会放弃提升自我的机会。刚到美国时,她一边帮人带孩子、做家教赚取生活费,一边继续深造计算机专业想谋个好工作。她吃过的苦头、经历的挫折、遭受的磨难,估计几天都讲不完,好在,她通过不懈的努力,后来真的就在美国新泽西一所大学里谋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算是站住了脚。
记得有一年我和同行去美国旅游,她开车接我们去参观她的学校。当时她正好后面有一节课,我们就坐在后排静静地听,看她用流利的英语熟练地授课,我真的很为她骄傲。快下课时,她还邀请我们走到台前,向全班学生特别介绍了我们,说我们是来自中国的计算机行业精英。再后来,因为文笔好,她被美国最大的华人报——《侨报》聘请去做专栏记者,业余时间采访了很多在美的华人,他们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她经常很得意地把她获得好评的专访文章发给我看,我也为她的成就而欢呼雀跃。我在国内出版个人散文集时,她也在美国为我著文宣传。我们各自忙碌,又彼此鼓励,这就是我们一直的状态。
2018年KC回国,我带她去了霍山月亮湾作家村。彼时恰逢中国作家协会铁凝主席率领改革开放40周年采风团去作家村考察,铁凝主席得知KC刚从美国回来很是诧异,就站在那里多跟KC聊了几句,并且叮嘱KC要多回国看看国内的发展,要多关注中国文学,在外要多宣传我们中国等等。记得KC当时也很激动,她没想到自己竟会在这里遇到她一直崇拜的人物。
KC除了自己的人生努力向上外,她的女儿jamie也被她培养得很出色,今年如愿考进了普林斯顿大学,而且是全额奖学金。八九万美金的学费,全免,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呢。作为好闺蜜,真为她高兴。我对她说,这样的女儿就是来报恩的,她很欣然地接受我的祝福。她说,昔日好友今又相聚,不一样的人生,我们各自绽放。
隔着千山万水,几十年间我们彼此鼓励,又苦乐自渡,也都有彼此还没说出来的累,但两个人都坚强地一路走过来了。
人生如旷野,敢拼才自由。我们彼此庆幸,总算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