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咖“空空里”成为网红打卡地。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越来越受欢迎,在皖南泾县,各具特色的乡村咖啡馆——“村咖”如雨后春笋,争“香”竞“味”。据泾县文旅局统计的数据,该县目前已有57家“村咖”,其中2024年新开业25家。“村咖”怎样才能历久弥香?众多“主理人”仍在寻求答案。
“新人”到农村扎堆卖咖啡
安妮的老家在与泾县交界的黄山。2020年,她告别了上海的工作和生活,和朋友一起在泾县查济开了一家饮品店。“也卖咖啡,还有几个不大的民宿房间。”安妮说,那时,她丈夫已在黄山经营一家颇受欢迎的民宿。退出查济那家店后,今年,安妮在桃花潭开了一家店,店招上写着“宿、酒、茶、器”,实际上咖啡颇受欢迎。
六道弯观景台是皖南川藏线上的精华地段。葛成建2022年10月在这里开了一家“山顶咖啡”。葛成建是泾县人,自小就离开了老家。几年前结束互联网“大厂”的工作,回到老家后,他在皖南川藏线边上投资几百万元开了一家民宿,后来又经营起咖啡店。“那时候泾县的‘村咖’还很少。”葛成建说。
同样返乡创业的年轻人还有方骏。原来在外做服装销售的他,今年5月1日在老家泾县汀溪乡红星村开了一家名为“麦穗小院”的茶馆和咖啡店。“泾县是产茶叶的地方,我们店里也以茶为主,咖啡请了专人来做。”方骏说。
“主理人”,是很多“村咖”经营者更愿意听到的时髦称谓。
在泾县,“村咖”的主理人有逃离大城市的城里人、有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有辞去公务员的90后、还有隐居山村的青年陶艺家……对于乡村来说,他们都是“新人”,而咖啡是他们分享生活方式的一扇窗,是追寻“财富自由”的一把钥匙。
“村咖”的火爆离不开流量
深入山林、稻田的“村咖”,要怎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喜爱?自媒体的流量是很多主理人当下追寻的关键。
采访中,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注意到,泾县绝大部分的“村咖”或主理人都有专门的自媒体账号。抖音和小红书是更受他们和客户喜爱的两个平台。
要说谁是现在泾县最火的“村咖”,很多主理人都会想到“宇宙是个粮仓”和“空空里”。这两家店都是由赵倩和她爱人林凯运营的。今年5月开始营业的“空空里”最多一天卖出约1500杯咖啡,日均销售800杯左右。而面积只有二三十平方米的“宇宙是个粮仓”,现在日均销售量也在100杯左右。
去年下半年火起来的“宇宙是个粮仓”,被认为是今年泾县掀起“村咖热”的主要原因之一。
“麦穗哥哥”方骏思考过“宇宙是个粮仓”和“空空里”吸引流量的秘诀。
“关键是场景和故事。”他说,90后公务员辞职到农村开咖啡店”的故事很有吸引力,而稻田间和临崖处的特别场景,对打卡更甚于喝咖啡的年轻人来说,有着很强的诱惑力。
泾县计划制作“村咖”地图
对于怀揣“致富梦”的年轻人来说,开“村咖”是好的选择吗?
相对于动辄投入几百万元的民宿和农家乐来说,投资10多万就能开的“村咖”门槛较低,是很多年轻人在农村创业的优先选择项。
1996年出生的唐俊今年7月在泾县蔡村镇开了一家“屋里咖啡”店,是由一栋徽派风格的老宅改造而成。这是唐俊出生的地方,但已多年无人居住。今年她辞去在外地的销售工作,和比她小一岁的朋友一起,投资10万元在老家开了这家店。蔡村境内有著名的月亮湾景区,夏日里人气火爆,“屋里咖啡”距离人流密集的河岸只有几十米远。“有时候一天一笔生意没有,有时候一天营业额也有几百块。”唐俊笑着说,未来如何走她还在摸索。
对于想开“村咖”的人,已获得成功的赵倩说,“我会劝大家谨慎。”
在葛成建看来,“宇宙是个粮仓”的成功并不容易复制,辞去公务员、逃离大厂到农村开咖啡店,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存在很大的风险。在不通自来水的六道弯观景台上,葛成建的“山顶咖啡”现在已迎来另外两家竞争者。“刚开店的时候是希望村咖能提升皖南川藏线的旅游品质,但现在同质化竞争严重,明年开不开还不好说。”葛成建说。
“现在泾县的‘村咖’可能只有10%是盈利的。”方骏说,他的“麦穗小院”现在一天的营业额大约2000元,其中咖啡只占三四百元,大部分都是来自茶馆、烧烤和土特产的销售。方骏表示,“村咖”后续会迎来转型和淘汰的过程。而葛成建则认为,泾县“村咖”的数量可能会增加到100至150家。
和方骏的小院一样,在泾县,很多“村咖”并不只经营咖啡,民宿、烧烤、酒、土特产、茶饮……都是“村咖伴侣”,是经营者寻求盈利的不同尝试。
记者从泾县文旅局了解到,截至今年7月18日,泾县的乡村咖啡馆有57家,其中25家是2024年开业的,这些“村咖”中有20多家是开在民宿里,另外有不少店也经营茶饮、啤酒等。
“‘村咖’就像现在很流行的小酒馆、旅拍一样,是旅游业态下沉的一种表现。”泾县文旅局副局长王敏告诉记者,“村咖”符合游客的需求,也让返乡年轻人更好地适应乡村生活,泾县正计划制作“村咖”地图,打造泾县咖啡品牌。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曹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