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公共文化空间工程、新建公共充电桩220个、“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数量达到城市社区的75%……2024年,包河区提出了50项民生实事,涉及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困难群体救助、教育惠民、城乡建设等10大类。截至目前,群众最为关心的实事进展如何?
三个公共文化空间建成
“最近天气热,也不能出去玩,孩子就到这里来看书,离家近,安全又凉快。”7月28日下午,家住合肥滨湖新区的朱女士带着女儿在世纪南书房的绘本区看书。她告诉记者,自从这家书房新增了儿童阅读区,这里变成了女儿最喜欢来的地方。记者在现场看到,几乎每一个空间都坐满了人,还有一些孩子席地而坐。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进行公共文化空间改造后,书房几乎每一天都要接待大量读者和居民。
今年初,合肥市开始推动阅读空间升级改造,打造开放、共享的“城市文化客厅”,让公共文化空间真正走进百姓生活。可以看书自习、喝茶休憩……越来越多的城市阅读空间升级为公共文化空间,成为市民家门口的演艺新空间、人文新景观、休闲好去处。
在包河区2024年50项民生实事中,提出依托“15分钟阅读圈”建设,实施公共文化空间工程,建成3个公共文化空间。5月16日,世纪南书房、云海书院、金斗书立方完成升级,以崭新的面貌面向广大群众开放。改造后的场馆不仅空间更美,更丰富了阅读、休闲、轻餐、艺术培训等多种业态,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记者从包河区了解到,这三个场馆也是我省首批试点改造的公共文化空间,其他场馆将陆续启动改造,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环境和服务。
已建成230个充电桩
“小区有了充电桩,充电就方便多了。”在包河区淝河镇安百苑A区旁的一个停车场,居民张先生正在给新能源汽车充电。他告诉记者,自己一直想换新能源汽车,但无奈小区原来不但没有充电设施,停车位都不够。但前不久,新建的停车场不仅让他不用每天到处“抢车位”,停车场配备的充电桩也让他果断换了新车。
记者了解到,安百苑A区是2013年底回迁安置的小区,没有地下停车场,居民总共登记的车辆将近470辆,而地面停车位只有273个,停车难、充电难问题一度困扰着大家。为了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包河区淝河镇决定在小区附近新建一个停车场。该停车场于今年5月建成,共设有390个停车位,其中50个停车位配备新能源充电桩,满足居民需求。
2024年以来,该区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230个,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