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制订了麻疹诊疗方案,修订了登革热、人感染禽流感诊疗方案。诊疗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相关传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
《麻疹诊疗方案(2024年版)》中明确,麻疹为我国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咳嗽、流泪、畏光和斑丘疹等,少部分可出现肺炎、喉炎、中耳炎、心肌炎、脑炎等并发症,重症可导致死亡。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无有效抗病毒治疗药物。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是麻疹疫苗接种。我国免疫规划使用的为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8月龄、18月龄共接种2剂次。
《登革热诊疗方案(2024年版)》中提出,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严重者出现休克及重要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我国输入引发的本地传播登革热疫情累及地区呈扩大趋势,有由南方亚热带地区向中、北部温带地区扩散倾向。我国尚无上市的登革热疫苗。主要预防措施是防蚊灭蚊,切断传播途径。
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治疗药物。病例应采取防蚊隔离治疗,病程超过5天,且体温自然下降至正常超过24小时及以上可解除隔离。
《人感染禽流感诊疗方案(2024年版)》中提到,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剂(如氧化剂、含氯消毒剂和碘剂)、紫外线等均可迅速破坏其感染性。65℃加热30分钟或100℃2分钟可灭活。人感染禽流感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发。传播途径有呼吸道传播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缺乏对禽流感病毒的预存免疫,仅可造成少数个体暴露后感染和发病,特别是从事家禽养殖、运输、加工、交易等人群。
在抗病毒治疗方面,对疑似病例应尽早经验性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发病48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据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