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浩
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那时没有水泥地,除了水塘,一切都是土的:土路、土屋、土孩子,田野里散发着泥土气息,就连炊烟里仿佛也飘着土味儿。我们这些乡村孩子整天在土风里长,在土地里玩,挖土坑、和稀泥、摔泥炮,手上脸上头发上全是土,玩累了就随地躺下,睡得很香甜,似乎连梦里都留有泥土香甜的气息。
我二姨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一天,她的一位邻居来找她,说自家的孩子和二姨家最小的孩子一样大,如今两个孩子都快两周岁了,二姨家的小子长得壮实,不到一周就满地跑了,而自家的孩子瘦瘦小小,到现在连爬都不会,快把人愁死了。二姨说,你那么娇惯孩子,恨不得整天抱气,怎么能会走?再这样下去,孩子怕是要得软骨病了!建议对方少抱孩子,多把他放地上,让他自己在那儿摸爬,等一段时间再看看。那邻居照做,不久孩子果然就会走路了。
亲近土地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不喜欢在水泥地或铺得齐整的草坪上玩,而是选择把这片泥巴地作为自己的乐园。也许是因为这没有任何装饰的泥巴地更自然、更接地气,也更契合他们的童心,能给他们带来天然的欢乐吧。
作者简介聂浩,安徽淮南寿县人,乡村教师,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寿县作家协会理事,近年来在省市级刊物和网络公众号发表散文、诗歌等各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