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传奇经历
从小学到本科,李政道未取得正式文凭
  1926年11月24日,李政道出生于上海。李政道在家排行老三,打小酷爱阅读,所读书目遍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常常沉浸书香便不知书外所踪。正是这份勤学善思,李政道演绎了从小学到本科均未取得正式文凭,唯一拥有的就是博士学位这一罕见传奇。
   通过自学考上浙江大学
  李政道16岁时通过自学,考上浙江大学,师从“中国雷达之父”束星北和“两弹一星元勋”王淦昌,两位老师的教导点亮了他耕耘物理科学的心灯。
  由于战争动乱,李政道转学至西南联大物理系。在西南联大,中国物理学界富有名望的教授吴大猷,向李政道提供了最优质的物理学教育平台。
  1946年,经吴大猷推荐,李政道以大三学生身份破格获得机会进入芝加哥大学,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大师费米。在这里,李政道的学术研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学科——量子场论、基本粒子理论、核物理、统计力学、流体力学、天体物理等多个方向均被覆盖。
  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
  四年后,李政道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芝大天文系任助理研究员,从事流体力学的湍流、统计物理的相变以及凝聚态物理的极化子的研究。此后,李政道又先后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科研工作。
  李政道长期沉浸于物理学的美妙世界中,自称物理是其生活方式。在李政道车载斗量的学术成果当中,宇称不守恒定律无疑是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个。1957年,他与杨振宁一起,用这个定律摘下了物理学的王冠——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华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李政道和杨振宁自1956年10月1日正式发表论文《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到以这一重大理论成果荣膺诺奖,历时仅13个月整,创下诺贝尔奖颁奖史上获奖最快的纪录,这一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
  据报道,李政道在50年前就建议理科人才要从小培养,为中国科大“少年班”的设立奠定基础。
  综合央视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