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重要方式之一。在炎热的夏天或是剧烈运动后,我们都会体验到汗水流淌的感觉。然而,有些人似乎总是比别人更容易出汗,而有些人则很少出汗。这是为什么呢?多汗与少汗到底哪个更健康?近日,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吕芳解答出汗背后的原因。
出汗量受多种因素影响
吕芳介绍,出汗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汗水的蒸发带走体热,从而降低体温,是人体调节体温的重要方式之一。
吕芳表示,多汗与少汗都是人体汗腺功能的体现,健康的人体应该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身体需要适当地调节出汗量。但出汗多和出汗少本身并不能直接决定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因为出汗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环境温度、个人体质、遗传因素、情绪状态、运动量、健康状况等。
出汗多的原因首先是环境因素,如高温、高湿度的环境,会导致人体通过大量出汗来散热。剧烈运动、重体力劳动时,身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加,出汗增多。紧张、焦虑、压力大时,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出汗增加。如感染性高热;内分泌失调和激素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垂体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糖尿病、低血糖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包括大脑皮质、基底神经节、脊髓和周围神经的损害;及一些遗传性综合征等。
此外还可能有遗传因素,有些人天生汗腺较为发达,出汗较多;有些人可能在特定部位(如手心、脚心或腋下),出现过度出汗的情况;妊娠期、绝经期等也可能导致出汗多。
出汗少的原因可能有:如环境温度低,身体不需要通过大量出汗来调节体温。汗腺发育不良、汗腺损伤或某些皮肤病可能影响出汗。疾病影响,如皮肤损伤致汗腺分泌减少(包括创伤、放射、感染或炎症);系统性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硬化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内分泌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性神经损害等;神经系统性疾病,包括大脑皮质及髓质、脑干、下丘脑的损害;一些遗传性疾病等。
多汗少汗对身体的影响不同
吕芳坦言,多汗和少汗对身体的影响不同。频繁的出汗可能导致身体脱水、电解质失衡,还可能引起皮肤问题,如汗疱疹、汗臭等。此外,多汗还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
而少汗则可能导致体温调节困难,特别是在炎热的环境中,容易导致过热和中暑。少汗还可能影响皮肤的健康,导致皮肤干燥和瘙痒。
吕芳建议,多汗的人需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大量出汗会导致身体失去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要及时通过饮水和适当食用富含电解质的食物(如香蕉、橙子、坚果等)来补充。注意皮肤清洁,防止汗液滋生细菌,引发皮肤感染或炎症,需勤洗澡、更换衣物。
少汗的人需注意适当增加运动量,促进新陈代谢和汗腺功能。注意饮食,调节代谢,出汗少可能意味着身体代谢较慢,要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过度油腻和高热量食物。在高温环境中,由于出汗少,可能影响身体的散热功能,要特别注意防止中暑。由于汗液分泌少,皮肤可能容易干燥,要做好皮肤保湿护理。
最后,吕芳提醒,如果有明显出汗异常的情况,无论是汗多还是汗少,都应引起重视,必要时就医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健康问题。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