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林斌收藏的合肥古城墙砖。
欧阳林斌收藏的印模。
合肥市民欧阳林斌自幼喜欢收藏,目前有藏品两三千件。在当地收藏圈中,他因收藏了一块合肥古城墙砖实物而为人熟知。此外,他还收藏了一些承载老合肥记忆的老照片、文书、印模等。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施工现场发现古城墙遗存 2006年,合肥安庆西路改造工程启动,方案包括在安庆西路与环城西路交口的安庆西路上方,新建一座长达108.5米、宽14米的环城西路跨线桥。当年竣工后,该桥被命名为“西平门桥”。
欧阳林斌回忆,当时渣土被清除后,环城西路路面下的古城墙遗存暴露出来:最下方是三层巨大条石垒砌的基础,条石基础之上尚遗存高约两米、大型城墙砖砌筑的城墙墙体。
欧阳林斌多次到现场仔细观察过。他告诉记者,2006年五六月份的一天傍晚,他路过工地围栏的西侧工棚旁边,见到一个刚下班的工人搬了两块古砖回来兜售,“其中一块是普通的汉代太阳花墓砖,另一块是带铭文的嘉庆年间城墙砖。”原来,工人在拆除城墙时,看到这两块特殊点的古砖,就带了回来。欧阳林斌出于保护的目的买了下来,一直收藏至今。
他回忆,古城墙遗存暴露后,在工程机械施工下,很快就连同墙体夯土被全部拆除。陆续拆下的古城墙砖被堆积在原省监狱管理局大门附近,之后不知去向。作为古城墙基础的大条石,被挖掘机铲破后清运了出去。
令他遗憾的是,当时智能手机还没普及,他没有特意去拍照,“如果留下城墙遗存的照片就太好了。”
铭文砖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欧阳林斌收藏的这块嘉庆年间古城墙砖,形制硕大,面貌古朴,且带有明确的地名、纪年、建造官员名字,砖上的铭文是“嘉庆六年合肥县左辅监造”,长、宽、高分别为40cm、20cm、10cm。嘉庆六年即1801年,距今已有223年。
比起其他不带文字的古城墙砖,欧阳林斌收藏的墙砖在圈内被认为:“存世量不多,很有收藏价值,十分珍贵。”
刚开始,欧阳林斌对铭文没有专门考证,以为左辅是个官职名字。“直到后来陆续接触到对合肥文史有更多研究的朋友,才知道清代合肥有位知名的县官名叫左辅。”欧阳林斌介绍,根据史料记载,嘉庆四年(1799年),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左辅任合肥知县。左辅为当世循吏,精明干练,为官期间修葺合肥城墙,主修《合肥县志》,身体力行、踏踏实实,政声卓著。
这块古城墙砖,是左辅主政合肥期间修筑城墙的历史见证。“后来有其他收藏圈的朋友想收购,我一直没转让,希望它的归属更有意义。”欧阳林斌表示,这种铭文砖对合肥本地历史文化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所以他尽力保护下来。
还收藏印模等合肥老物件 “收藏不仅是物质的汇聚,更是对文化的领悟和欣赏,很有意思。”欧阳林斌说。
他的藏品有两三千件,以古代钱币为主,还有铜器、玉器、字画、瓷器、木雕、民俗物品等。他还有合肥老照片、文书、公章印模等资料性质的藏品。其中一个小册子里有二三十个乡村小学的资料,“乡村小学的变化大,涉及行政区划调整,名称变更等。”
欧阳林斌还收藏了一批1952年启用的印模,是当时各个学校报送给教育局存档的资料,“形制还是沿袭了传统方形公章,两三年之后就废止了,改用了圆形公章。这批公章使用时间较短,有一定收藏价值。”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还存在一些私立学校。“比如这个合肥益民业余补习社,存在时间就很短,之后就裁撤合并了,这个学校的印模也是一个历史见证。”
欧阳林斌告诉记者,他收入中很多都用来收藏,家里人也很支持,认为这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我现在收藏渠道以网上为主,也会去城隍庙、周谷堆淘宝,多看、多问、多琢磨,历练眼力。”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许佳实习生郁桐(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