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我认识的那些人
□合肥 殷世明

  庐南六道湾 沈京杰/摄 

  我认识快递员小黄,他隔三差五给我家送快递,我们便相识了。
  那天中午,烈日当头,酷热难耐,我开着空调看书,享受着清凉。这时,小黄敲门来送快递,只见他满头汗水,衣服都汗湿了,我让他坐下歇息,凉快凉快。他摇摇头说,不行啊,还有一大堆快递等着送呢。我曾听小黄说过,他一天要送上百件快递,忙得午饭常常是啃个馒头或烧饼。我说你们送快递的整天奔忙在大街小巷,真够辛苦的。他微微一笑,挺骄傲地说,辛苦是辛苦,没有我们这些快递员,人们的生活就没这么方便快捷,你说对不对?我连连点头,小黄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一脸笑容地走了。
  我常常看见那些环卫工人,不论酷暑,还是严寒,在街头巷尾清扫垃圾污垢,那忙碌的身影,不为人注目。我认识环卫工郑大姐,皮肤黝黑,身材瘦小,看不出她的实际年龄,也许四十,也许五十。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走上街头,清扫路面,一干一整天,晚上很晚才能下班。我曾问过她,这活累不累?她说不累是假,但累点不算啥,看到人们行走在干干净净的路上,心里高兴。
  后来听说她的儿子高中没念完就辍学了,说起儿子她就会流泪,见人就叹气。有一天在路边,她见到我,欣喜地对我说:“我儿子找到工作了,在一家饭店里做帮厨,他现在开始懂事了。”郑大姐说着笑着,快乐藏也藏不住。分手时她告诉我,现在干活更有劲了。
  我认识农民工江三保,他进城十多年了,摆过地摊,发过广告单,蹬过三轮,替人家送过货。送货路上,他常常望着一栋栋高楼,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买套房,把老婆和孩子接来,过上城里人的日子。有了这个梦想,他每天拉车送货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后来他到一家工地打工,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别人不愿加的班他加。
  工友们问他为啥拼命干?他抬起头,指着远处楼房那一扇扇亮着灯光的窗户说:“那就是我的梦想。”
  江三保说过一句话,挺打动我的。他说:我低头干的是粗活,抬头看的是梦想。我问他你的梦想实现了吗?他说:“快了,还要努把力才行。”说完他呵呵地笑了,脸上洒满了早晨的阳光。
  我还认识菜场拐角处,一对卖早点的夫妇,男的高高大大,女的瘦瘦小小,他们最忙的是早晨,天不亮就开始蒸包子,熬稀饭。烧卖、油条、煎饺,馄饨、豆浆,别人家早点店有的食品,他们都能做出来。天一亮,食客们就进进出出,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红火。食客吃完早点出门,女人会说一声:“走好啊。”听得人心里暖暖的。
  过了晌午,是他们轻松的时光,男的将一把很旧的二胡架到腿上,悠闲地拉给妻子和女儿听。他拉得真不错,琴声悠扬委婉,妻子时不时地随着琴声轻轻地吟唱起来。女儿望望爸爸,瞅瞅妈妈,小脸笑得像一朵花。一家人其乐融融。
  开出租车的大张住在我楼下,我早就认识了。他刚四十,开了十年的出租车,风里来雨里去,从没有休息日。别看大张说话办事大大咧咧,开起车来十分小心谨慎。他开车做过两件好事,还上了电视台的“好人榜”。一次是个夜晚,天下着雨,他开车行驶在长江路上,远远地看见一个老人驮着大包小包,在雨中东张西望,衣服都淋湿了。他看出来了,老人一定是迷了路。他把车停在老人身边,下车询问老人。老人说他从乡下来,车子误了点,人一下车就迷了方向,找不到儿子家了。他把老人的包一个个地搬上车,问明地址,很快把老人送到他儿子家,连车费都没要。老人的儿子非常感激,请他吃夜宵,他摆摆手说,出门在外谁不会遇到难处呢,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还有一次,一个喝醉酒的中年人乘他的车,那人下车后,大张开车回家吃饭,发现后面座位上有个黑色的包,打开一看,包里有厚厚一沓百元钞票,少说也有上万块。他几经周折,终于找到失主。失主连声感谢,说这两万块钱是他母亲治病的钱,失主拿出四百块给大张,他说什么也不要。失主过意不去,专门去了电视台。于是,大张就上了电视,荣登了“好人榜”,还获得了“好人榜”荣誉证书。
  我认识的这些人都是寻常百姓,他们干着平平常常的工作,做着平平常常的生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