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在国营电影院看过一部科幻片《印度先生》,关于隐身技能的。这些年,印度电影又有过一阵潮流,这一点陈思诚和肖央比较清楚,从神作《误杀瞒天记》到引进国内的《摔跤吧!爸爸》,从《三傻大闹宝莱坞》到《起跑线》,居然就引发了严重共鸣,到了《我的个神啊》引进国内,阿米尔·汗几乎成了印度电影的旗帜,当然如果他最后没有去翻拍《阿甘正传》的话,一切看起来会舒服一点。
其实也有旁观者的眼睛在看印度,譬如两部高分电影《甘地传》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其实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说的也是一个印度少年和一只孟加拉虎的故事。近些年“反转”成为印度电影的代名词,动辄两个半小时起步的电影,要仔仔细细讲一个不停反转的故事。譬如刚上线的《因果报应》。如果导演再撒开腿跑,它就要变成一部印度版《老男孩》了。但是豆瓣8.1的评分,已经是这个夏天的高分神作。略盘一下关于印度的神作。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那我们靠什么生活?
这是一部经典的关于印度的电影,2008年一经上映便迅速走红,横扫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和第66届金球奖。影片根据印度作家维卡斯·史瓦卢普的作品《Q&A》改编,讲述了来自贫民窟的印度街头少年贾马尔参加了电视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他的目的是要寻找女朋友拉媞卡,因他的女朋友对这个电视节目十分喜欢。
丹尼·博伊尔仿佛吟唱了一遍他在伦敦奥运会上做的事,让保罗·麦卡特尼深情演唱《Hey Jude》,一个问题带出一段回忆,一个问题反映一些问题,这种闪回的现实主义,体现在一位来自贫民窟的男孩一步步获得奖金的过程中为何被诬陷为作弊,作弊与印度社会的时弊如何呼应。看完这部电影,会有不一样的体会。电影配乐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毕竟是电影,所以当你回味这一段对白时可能会感慨良多。贾马尔在老大家中劝拉媞卡跟他一起逃走。这时候拉媞卡问:那我们靠什么生活?贾马尔回答:爱。
《误杀瞒天记》
无法被证明的真相
《因果报应》虽然玩了时间线,有一个令人唏嘘不已的结尾,但是相比较《误杀瞒天记》的剧本,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这个故事设置非常机智,警察的暴力执法和体制对普通民众的不公平,让观众欣喜于维杰一家侥幸逃脱。第二部依旧,警察再次输给了自己的傲慢、自以为是和为所欲为。谁能想到一个普普通通的有线电视运营商能够策划这一切,能够花七年时间下这么一盘大棋?
编剧的水准就在这里,大家都知道真相是什么,但是无法证明它。虽然维杰一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虽然萨姆的父母放弃了复仇,但是往后余生,他们都会背着这个沉重的负担活下去,没有人能够幸免。所以,《误杀瞒天记》只需要按部就班复制粘贴就可以轻易成功。
《调音师》
如果黑暗到底
2018年的悬疑神作中,一定有这部《调音师》。故事灵感来自于2010年的同名法国短片,讲述了一个钢琴调音师阿卡什为了赚更多的钱而假扮成盲人,却意外成为一起凶案的“目击证人”,其间遭遇了各种各样的事情,剧情紧凑且反转,里面的很多细节也值得考究。
很多印度悬疑电影,都会像《调音师》一样加入很多喜剧元素,这一部也不例外,但它对于短片的开拓实在让人目瞪口呆,击节叫好。印度编剧真的是有能力的,很多细节安排都值得玩味。当然,最后的结尾,如果男主绕开那个易拉罐,这片子的评分还能再上个0.1或者0.2分。
《三傻大闹宝莱坞》
硅谷已经甩起了印度飞饼
本片是根据印度畅销书作家奇坦·巴哈特的处女作《五点人》改编而成的宝莱坞电影。在以严格著称的学院里,每个人都在遵循学院里的“规矩”,但只有兰彻是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学生。他不死记硬背,甚至还公然顶撞校长,质疑他的教学方法,并且煽动好友法兰与拉杜去勇敢追寻理想,还劝说校长的二女儿碧雅离开满身铜臭的未婚夫。
而一位模范学生因兰彻的出格行为感到不满,他约定十年后再与兰彻一决高下,看哪种生活方式更能取得成功。其实这部电影有印度电影的很多怪癖,或者说是风格,漫长又率性起舞。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教育和成功的理解问题,这个问题和《起跑线》一样,让两部电影在中国市场都得到了关注。人们总是说,硅谷已经甩起了印度飞饼。
《巴霍巴利王》
不太一样的奇葩
有两部,一起看才过瘾。印度宝莱坞是有史诗情结的。分成两部的影片改编自印度神话传说,也被誉为印度史诗级神话战争片,讲述了巴霍巴利和兄弟巴拉迪瓦二人争夺摩西施末底王国王位的故事。
故事以及画面十分吸引眼球,我个人的观点是,电影有点好大喜功,形式大于内容,但是唱起来跳起来的水准,尤其是印度三哥的特效想象力,是那种和好莱坞不太一样的奇葩。具体可以参考《功夫小蝇》和《宝莱坞机器人2.0》,时而惊艳时而尴尬,飘摇不已。
《摔跤吧!爸爸》
12.99亿元的票房
改编自印度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故事。2017年,可能阿米尔·汗自己都吓了一跳,《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内地公映,最终拿下12.99亿元票房。中国影迷是真给宝莱坞长脸。故事讲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摔跤冠军的故事,这期间遇到了种种困难,但她们都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得了金牌,这个故事打破了印度传统,对很多印度社会现实进行了反思。
《宝莱坞生死恋》
爱情的背后是宿命
德夫达与帕萝本是一对青梅竹马的恋人,因阶级不同被迫分开,痛失所爱的德夫达四处流浪沉溺于杯酒之中,在病危之际仍然想见帕萝一面,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生命的终结。不看这片子,就像韩剧没看过《蓝色生死恋》。沙鲁克·汗作为三滴汗之一自然不消多说,如果你耐下性子看完这部冷门歌舞佳作,182分钟说的并不是爱情与灵药,而是:宿命!
《孟买酒店》和《塔巴德》
很难描述和不同寻常
《孟买酒店》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2008年11月印度孟买五星级酒店泰姬陵遭到恐怖分子袭击的故事,不适是正常的,因为某些情节过于真实。这个感觉很难描述,必须自己去看一下整个表现过程。最后想提的是一部叫《塔巴德》的电影,好吧,我故意不提生于印度长于美国拍了《第六感》的奈特·沙马兰,因为《塔巴德》够冷门够惊艳,够显得我阅片无数。音画足够醒目,造型设计非常亮眼,关键这个恐怖故事有一个陌生的文化属性,尤其是那个宝藏的秘密所涉及的一切神秘、贪婪、堕落与宿命,让影片的气质不同寻常。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