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阜南蒙洼:人水和谐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红亮箱包厂生产车间一派繁忙景象。 

  “深水鱼,浅水藕,滩涂洼地种杞柳。鸭鹅水上游,牛羊遍地走,观光农业助增收。”阜南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这“五水一牧”是当地适应性发展生态农业闯出的新路径,目前该县因地制宜抢抓发展机遇,一幅人水和谐幸福画卷徐徐展开。
  8月13日,记者来到王家坝闸看到的情景与一个月前变化很大。蒙洼大桥两侧洪水已经退去,王家坝闸在阳光下显得非常宁静。站在闸上远远望去,到处是绿油油的庄稼,处处是铺满荷叶的池塘。今年7月中旬,记者来到这里时,群众还在谈论今年会不会开闸蓄洪。当时,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王家坝站水位7月13日16时12分涨至警戒水位27.5米。7月14日6时30分,洪峰顺利通过王家坝,最高水位达到27.91米后开始缓慢回落。
  王家坝抗洪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1953年建成至今,王家坝闸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洪水洗礼,先后16次开闸泄洪。虽然时代在变,王家坝人“舍小家、为大家”的牺牲奉献精神一直传承至今。当地人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换来了整个淮河流域的安澜,成为淮河防洪的“安全阀”。
  “王家坝镇的红亮箱包厂,随着不断发展壮大,现在工厂也搬到了产业园。”8月13日,阜南县王家坝镇副镇长杨冠友告诉记者,现在新厂房也开始生产了。
  “我们在这里做工一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中午不想回家的话,厂里还有食堂。”村民郎泽英一边做工,一边告诉记者。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地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振兴特色产业集群,谋划总投资14.5亿元,建设王家坝红亮乡村振兴产业园等101个乡村产业项目。2020年以来,已建成标准化厂房112栋、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形成王家坝、黄岗等10个特色产业园区,带动就业10500余人。
  阜南县政府负责人表示,分两期建设王家坝红亮乡村振兴产业园,总投资1.75亿元、占地83.3亩。该产业园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600余万元,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500余人。
  走近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记者发现入口处是西田坡农产品展销中心。“这里都是当地群众自己种植的土特农产品,购买不方便带的话,还可以快递。”记者一走进展销中心,就看到销售人员在和游客交流。
  “现在天气太热,游客不是很多。”阜南县曹集镇利民村党总支书记李敏告诉记者,以前是为了规避水患修建了庄台,现在庄台成了当地特有的文化符号,每年春暖花开时节游客特别多。
  近年来,利民村持续深化环境整治,实施庄台“五化”(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建设,提升庄台主干道1条,改造公厕2处,新建了停车场、小广场,村庄居住环境显著提升。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王振宇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