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电报”创始人在法被捕,美国出手了?
杜罗夫前新闻秘书爆料;梅德韦杰夫:离开俄想成为“全球公民”,他失算了

  杜罗夫 图据央视 

  据法国媒体24日报道,社交媒体“电报”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杜罗夫当晚在巴黎近郊的布尔歇机场被捕。法国为何逮捕杜罗夫?杜罗夫知道被通缉还前往巴黎?俄方作何解读?
  法方的指控是什么
  据多家法国媒体报道,杜罗夫是在乘私人飞机从阿塞拜疆抵达法国时被捕的,定于25日出庭。不过,法国官方就杜罗夫被捕一事至今保持缄默。有法国记者认为,如被定罪,杜罗夫或将面临最高20年监禁。
  法国媒体报道称,法国政府相关部门正在调查“电报”平台上涉及诈骗、贩毒、有组织犯罪、儿童色情、宣扬恐怖主义等不法行为。杜罗夫被指没有采取相应措施阻止这些罪行。作为法国多个犯罪调查部门的协调方,法国内政部下属“未成年人办公室”对杜罗夫发出了通缉令,但此前并未对外公布。
  法国媒体称,杜罗夫本人知道已被法国通缉,但他还决定前往巴黎,让调查人员感到吃惊。
  法国《世界报》去年6月曾报道说,杜罗夫拥有法国国籍,在阿联酋迪拜定居,经常前往法国。美国《福布斯》杂志评估杜罗夫身家超过150亿美元。
  被捕因美国出手?
  杜罗夫的前新闻秘书洛布什金近日在采访中表示,杜罗夫是一个非常谨慎的人,如果他认为法国政府要逮捕他,他不会“不顾安全”降落在巴黎。洛布什金认为,杜罗夫被捕可能因为美国出手。洛布什金说:“我认为(逮捕的命令)既不是来自欧盟,也不是来自法国,很有可能是美国发出的。美国长期以来一直在追踪杜罗夫,杜罗夫经常谈到这件事。”
  “电报”由杜罗夫和他的兄弟尼古拉于2013年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创建,如今总部位于迪拜。该平台目前约有9亿活跃用户,是俄语地区使用的最主要社交媒体平台之一,也是乌克兰危机中俄乌双方重要的发声平台。 
  “电报”支持用户交换加密消息、照片、视频等文件。“电报”设有“秘密”聊天模式,在该模式下服务器不会解密对话内容,并支持在一定时间后自动删除聊天记录。
  杜罗夫今年4月在接受一名美国记者采访时称,“电报”引起美国情报部门关注,后者曾向他了解该平台的情况,还试图秘密招募“电报”技术人员,目的可能是访问平台数据库。
  莫斯科市杜马(议会)议员安德烈·梅德韦杰夫则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西方情报部门的任务是控制或者取缔“电报”。杜罗夫被捕后“电报”会运营多久,现在难以判断。
  俄方作何解读
  “电报”25日在社交媒体上发表声明表示,“电报”遵守欧盟法律,“电报”的审核符合行业标准并在不断改进。声明还称,希望此次事件可以尽快得到解决。
  美国社交媒体平台X(原推特)的拥有者马斯克发文说:“这是2030年的欧洲,你可能因为喜欢一个表情包被处决。”马斯克呼吁释放杜罗夫。
  俄罗斯方面表示,已要求法方解释逮捕杜罗夫的原因,但法方以杜罗夫拥有法国国籍为由拒绝沟通。一些俄方人士认为,法方逮捕杜罗夫有政治动机,可能是获取“电报”用户信息的一种手段。
  俄国家杜马安全委员会第一副主席阿福宁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杜罗夫在法被捕表明,西方精英希望将“电报”变成一个可控的工具,就像“优兔”和“脸书”一样。
  俄罗斯军事观察员什莱普琴科猜测,逮捕杜罗夫,是西方“为了夺取具有战略意义的通信系统的控制权”,这是对俄军事安全的直接威胁。
  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在“电报”上发文说,杜罗夫认为他最大的问题在俄罗斯,于是他离开了,想成为一个“全球公民”,但他失算了。“对我们共同的敌人来说,他仍然是俄罗斯人。”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