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穿越上下五千年,一次性打卡394家博物馆,近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简称“博博会”)落下帷幕。除了历史文物展示,博博会的文创产品也吸引了观众,“既有传统文化元素,也结合了现代审美和实用功能,让我眼花缭乱。”参会返回合肥的刘先生直言,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实在太“卷”了。
各博物馆都在“卷”文创
此次博博会,安徽博物院展呈“国宝系列”“一肚子墨水”“满眼皆是祥瑞”“大黄山”“安博小神兽”“画魂玉良”“徽徽狮”“安博四小龙”等十余个系列、190款独具安博特色的原创IP产品。“可以喝的墨水”“五柱器”冰箱贴成为爆款。
苏州博物馆不仅设有IP授权项目案例区,还将100余款文创产品带到博博会现场,这些产品多为今年上架新品,既有吴王夫差剑系列的人气文创,还有将文物“迷你化”的冰箱贴、DIY拼搭摆件、书签等文创品类,“随方制象-明式家具惊喜盒”为首次亮相。
广东省博物馆有240余件文创产品亮相,以馆藏广宁玉雕“金鸡报喜”为灵感的系列文创产品,包括玉雕鸡冰箱贴、多种香型的鸡型香薰蜡烛等,有“味道”有创意。
博博会上,有“味道”的文创充满了地域特色。重庆25家博物馆组团参展,其中,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区推出的红岩·印咖啡和“红色星火代代相传”冰激凌,将咖啡文化与红岩精神相融合,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甜品中。
家里贴满了冰箱贴
“我抢到了甘肃省博物馆的麻辣烫玩偶,还有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刘先生是一名博物馆文创爱好者,此次专门从合肥赶到呼和浩特,他告诉记者,在现场经历了排队、限购后,“总算满意而归。”
为何对博物馆文创情有独钟?刘先生坦言,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化灵魂的展厅,参观结束后带回家的文创产品,既是一段对历史的回顾,也是旅行的一段回忆,“现在的文创越做越精美,新样式、新玩法,还具有很深的文化寓意。”
李女士一家的博物馆之旅,购买冰箱贴是保留项目,家里的双开门冰箱门,快被贴满了。“这是在龙门博物馆文创店买的龙门石窟冰箱贴,这个是大同博物馆购买的鸱吻冰箱贴,是一对。”李女士告诉记者,博物馆文创赋予了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对孩子来说,她很喜欢研究冰箱贴的寓意或设计来历,以此了解文物,这也是一种对文化的认同和传承。”
文创既要美又要“魂”
近年来的博物馆热,不仅带动了文博视频和文博话题的热度,也是相关文创产品火热的原因之一。博博会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博物馆年均新增约300家,截至2023年年底,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达6833家,场馆建设实现广覆盖。此前,一在线旅行平台发布的数据也显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博物馆奔赴一座城。
“近年来,博物馆文创频频出圈,文化、创意新奇而有趣,正好契合年轻人的心理。”一名长期从事文创产品设计的设计师告诉记者,博物馆文创或正成为博物馆与年轻人连接的一种新方式,也是博物馆教育功能的一种体现。
但其认为,应关注到不少文创产品的同质化现象,比如此前流行的文创雪糕、考古盲盒等,“只是换了个包装换了个地方卖,难免让人审美疲劳。”她表示,从设计的角度看,博物馆文创产品既要符合“少而精”的调性,又要最大程度地放大文物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使其既有设计的美,又具有文化的“魂”,“或结合数字技术应用的发展,赋予新的展现形式。”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