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9月6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节气与健康有关情况。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随着开学季到来,孩子们都回到校园里,在教室这样相对封闭的空间密切接触,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概率,尤其是像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风险更大。
新生入学及时补种疫苗
传染病预防从三个环节入手,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比如学校的晨午检、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健康监测等制度,就是及时发现传染源、控制传染源的措施。如果学生出现发热、咳嗽、咽痛、腮腺肿大、腹泻、呕吐、皮疹、结膜充血等症状,家长要向老师及时报告并尽快带其就医;日常生活中科学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常通风、注意咳嗽礼仪,不提倡带病上学上课,流行季节尽量少去大型聚集性活动现场等,就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适度参与锻炼、均衡膳食、规律作息是为了增强免疫力,接种疫苗是为了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从而进一步保护易感者。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每逢开学,国家都有一项新生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主要是通过查验接种证,了解儿童是否有漏种的疫苗,如果有漏种的疫苗要及时进行补种,以更好地发挥疫苗预防相应传染病的作用。
这些人群更易感染流感
发布会上,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李燕明介绍,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所有人群普遍易感。那么,哪些人群又特别容易感染呢?主要是接触病毒机会比较多的人,比如医务人员;以及长时间在密闭空间聚集的人群,比如托幼机构、学校、工厂等。绝大多数流感都是自限性的,不必太过担心。但有些人群是流感重症的高危人群,感染了流感容易出现重症和并发症,包括:65岁以上老年人、5岁以下儿童、孕妇、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和肥胖人群等。
对于这些高风险人群来说,首先还是建议接种流感疫苗,这是目前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除了高风险人群,建议把照顾婴儿和老人的家庭照护成员,纳入优先接种的人群。由于接种之后一般还需要至少2周时间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来获得保护作用,所以最好在每年10月底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种。
除了疫苗接种、注意防护措施外,对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要更关注基础疾病的管理,把基础疾病控制在良好的状态。此外,家里有婴幼儿和老年人的家庭成员也要注意防护,避免传染给孩子和老人。
感染后咳嗽用药需谨慎
针对部分群众在感染呼吸道疾病恢复后仍然咳嗽不止等问题,发布会上,专家表示,感染后咳嗽一般是自限性的,随着呼吸道屏障功能修复,症状会逐渐缓解。
“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过后,发热和其他呼吸道症状都消失了,只遗留咳嗽,有时拍胸片、CT也都正常,这种情况临床上称为感染后咳嗽。”李燕明在发布会上介绍,这种咳嗽一般以干咳为主,偶尔有少量白痰,严重时也会影响患者睡眠和日常生活质量。感染后咳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感染而导致的气道炎症、气道屏障功能受损等。
李燕明表示,感染后咳嗽不建议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如果咳嗽症状的确较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可以短期服用镇咳药物或中药。但如果咳嗽持续时间较长,没有缓解趋势,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
综合央视新闻、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