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0版
发布日期:
《岳阳楼记》中的安徽元素
滕子京在青阳开辟滕家冲
□丰吉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嘱予作文以记之。”这是北宋范仲淹传世名作《岳阳楼记》的开头,清楚地说明了范仲淹是受滕子京的嘱托撰写《岳阳楼记》的。也就是说,没有滕子京被贬谪到巴陵郡的事,就不会重修岳阳楼;没有重修岳阳楼的事,就不会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很多人并不知道《岳阳楼记》中这位被贬谪而来的滕子京与安徽的特殊关系:他早年为当涂县知县;在池州青阳县当过酒税监;后又任过徽州知府;去世后,归葬在青阳县城南金龟源;滕子京开辟、滕氏家族所聚居的青阳县新河镇滕家冲,至今还是这个村名。
   滕子京三贬到青阳
  滕子京(990-1047),本名滕宗谅,“子京”是他的字。原籍河南洛阳,客籍安徽池州青阳县。他和范仲淹是同年进士,与范仲淹私交甚笃。在仕途上,他不断得到范仲淹的提携。范仲淹在泰州治水时,滕子京是他的助手。经范仲淹推荐,滕子京很快被安排到安徽当涂当知县。范仲淹升任京官时,因对滕子京的才干颇为赏识,将他也召入京城。不久,滕子京出任大理寺丞,这是负责审核刑事案件的重要司法官。
  天圣七年(1029)六月,开封遭遇大雷雨,玉清昭应宫因雷击起火。玉清昭应宫是宋真宗耗巨资修建的皇宫,当年的皇后刘娥已成垂帘听政的太后,她下令要彻查火灾原因。范仲淹、滕子京等人却称原因是宋以火德取天下,天下失火,即政失根本,于是奏请刘太后还政。对此,刘太后大怒,将参与直谏的高级官员贬往地方,范仲淹贬为河中府(今属山西)通判;滕子京被贬往福建邵武县,任知县。
  明道元年(1032),滕子京奉调入京,出任殿中丞。这是负责管理皇帝衣食出行的差事。这一年的八月,宫中再次失火,连烧8个宫殿。范仲淹、滕子京等再次奏请刘太后还政,可几个月后,太后便生病去世了。这一次,滕子京本来是要得到升迁的,可有人弹劾他:作为殿中丞,宫廷失火,他是有责任的,于是他又被贬出京都,出任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州。这是他官宦生涯中的第二次被贬。
  天有不测风云!滕子京在信州干得好好的,突然受到一起案件的牵连:朝中司谏范讽因事被贬,因为范讽与滕子京是好友,滕子京也跟着受处罚,被贬往池州青阳任监酒。这一年,是宋仁宗景佑二年(1035),也是滕子京第三次被贬。
  五贬重修岳阳楼
  在青阳的三四年时间里,滕子京将他早年去世的父亲移葬青阳县城南金龟源,并有众多亲友徙居青阳。宝元元年(1038),滕子京被调任江宁府推官,算是东山再起。时间不长,又被调任湖州知州。
  这时候,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边防危机。西夏国不断在西边骚扰,范仲淹是主战派代表,并在西部边陲取得一系列战绩。范仲淹对滕子京的能力和人品是深信不疑的,在他的举荐下,滕子京很快也来到西边,并接任范仲淹先前的位置——泾州知州。泾州,今属甘肃。范仲淹是经略招讨使,驻节庆州(今甘肃庆阳),是滕子京的直接上司。
  庆历二年(1042)闰九月,西夏国王李元昊率大军逼近泾州。大宋兵弱,但滕子京宣布悬赏命令,鼓励将士杀敌立功。在他的积极组织下,士兵们奋力抵抗。范仲淹率领援兵1.5万,为泾州彻底解围。
  战斗结束,滕子京按照惯例,大设牛酒宴,犒赏立功将士。同时,在寺庙中设祭以悼念阵亡将士,并安抚阵亡将士家属。根据范仲淹的举荐,滕子京被升为天章阁待制,接替范仲淹出任庆州知州。范仲淹和滕子京的密切关系引起朝中官员的非议。庆历三年(1043),有人弹劾滕子京在泾州防御战中滥用公款16万贯,存在贪腐之嫌。为了避免在案件追查、审核过程中牵涉更多的人(实际上,可能就是担心涉及款待范仲淹援军的开支),滕子京将开支档案付诸一炬,烧了个精光。这样,负责审核案件的官员无法查对相关资料,便坐实了这起案件。虽然有范仲淹、欧阳修等为滕子京辩白,但最终滕子京还是被降职,出任凤翔府(今陕西宝鸡)知府。由于弹劾不停,随即滕子京又被移任虢州(今河南灵宝)知州。
  庆历四年(1044)春,滕子京被进一步贬往岳州巴陵郡(今岳阳一带),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描述的那段事情。这是滕子京第五次被贬官。
  筹资修楼的“创举”
  岳阳楼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为东汉末年横江将军鲁肃所建的“阅军楼”,历代屡有重修,现在我们看到的岳阳楼模样,是基本沿袭清朝光绪六年(1880)重建时的形制。岳阳楼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岳阳楼的名气很大,主要与滕子京重修后,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有关。
  作为一名涉嫌“贪腐”问题的被贬官员,滕子京来到巴陵郡之后是怎么筹集资金、重修岳阳楼的?比滕子京、范仲淹年龄略小的司马光在《涑水纪闻》中有记载:“不用省库钱,不敛于民,但榜民间有宿债不肯偿者,献以助官,官为督之。民负债者争献之,所得近万绢缗,置库于厅侧,自掌之,不设主典案籍。”不用公款(省库钱),也不从民间收取,他张榜公告:民间有债主,欠债人一直拖欠不还的,只要愿意出让部分给官府,官府为其讨债。
  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债主们为讨债早已身心疲惫,这下倒好,只要让出一部分,官府就能帮自己把欠款追回来,同时,也算支持官府工作,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这样,滕子京很快就筹到“近万绢缗”。有人算过,宋朝的一缗钱大约等于现在300元人民币,“近万绢缗”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300万元。可见,滕子京重修岳阳楼所使用的这笔经费是巨额的。
  另外,可能是有了泾州军费开支案件的教训,这一次集资,滕子京“不设主典案籍”,“自掌之”,即自收自支,会计、出纳一肩挑。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说,这是不合理、不科学的,但是,对于一个绝对正直的人来说,这不失为效率最高、精准度最高的工作方式。
  庆历六年(1046),滕子京奉命调往徽州府,出任知府。不到一年,又被调往苏州,出任苏州府知府。可见,这期间,他的工作业绩是受到褒奖的。到苏州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他的子孙将他归葬青阳县新河镇金龟源。
  对好友滕子京的去世,范仲淹十分悲痛,为滕子京撰写了墓志铭,其中特别提到滕子京在泾州保卫战中安抚阵亡将士家属的事。虽然将士们英勇牺牲了,但烈属中没有一个人无家可归;滕子京被调离泾州时,几百烈属围着泾州府哭诉,依依送别滕知府。
  与此同时,范仲淹还写了一封信给朱家——《与朱氏书》,其中说到滕子京去世:“遽闻哀讣,苦事!苦事!同年中又失一相爱者,悲涕!悲涕!已差人去照管。”这封信告诉人们:朱家人与滕子京是熟悉的,否则,范仲淹不会在给朱氏的信中提及滕子京去世的事。而滕子京及其家人一直住青阳县滕家冲,这是不是也说明范仲淹继父家即青阳县新河镇长山村的朱氏?
  滕氏家族集中居住的滕家冲距离长山并不远,他们在这里世代繁衍。不知何故,到清朝嘉庆年间,滕氏族人悉数外迁。如今,腾家冲村名依旧,但奇怪的是,村里连一户滕姓人家也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