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1版
发布日期:
暑假回乡散记
□池州 冯民飞
  抓住暑假的尾巴,我休年假一周回了趟老家。其实,我是想出远门放飞自我,在城市高楼大厦里上班久了,也想学习小青年去去班味,倏然又想到还有个重要仪式没有举行——回老家。于是,料理好公事、收拾好行囊直奔老家探亲。
  虽然是暑假的尾巴,但是出行的人们还是热情不减,池州直达阜阳的高铁票早就售罄,不得不从合肥中转。从池州上车,我就开始迷糊,走走停停,我时而入睡、时而清醒,一路上是半睡半醒、恍恍惚惚。在合肥等待将近一个小时,列车呼啸着很快到了阜阳,下车后,车站刮起了冷风,浑身一阵舒展,精神清爽了很多。回过神来,再次转出租、乡村公交,到达老家的小镇,坐上母亲骑着的电动三轮车回家。母亲早在这里等候,侄子和侄女在小镇上学,我回家,她是一举两得,离家日久,对小镇不熟悉,随便找个地方下车,害母亲找了半天才接到我。一路颠簸快到村子,电瓶车没多少电了,于是我让母亲先骑车回家,我们三人慢慢走回家,路上已经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一路上,我和邻居们打招呼、聊家常,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一会就到家了。
  和往年一样,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的翠绿,门前空地上种满了大葱、辣椒、茄子、丝瓜、南瓜、冬瓜等家常菜,当然还有野生的马齿苋等。小路两旁,就像将军排兵布阵一样,生长好多棵桃树、石榴树、枣树,等你走近他们,它们随风招展,让人心生欢喜,尽管我不是阅兵的元帅。
  住了两天,母亲得知我要外出旅游,很是不解,“乱跑啥,钱多了花不掉吗?”于是,我又像往常一样,听从她的安排,跟着她接送小孩、逛街、走亲戚。在家的日子,我大多是像个客人,不知所措,手捧一本书,看累了活动一下,东边看看、西边瞅瞅,能够陪我解闷的还有家里两只大白鹅、两只猫。总体上说来,回老家的日子就是吃饭、睡觉、闲逛了,每次吃饭的时候少有饥饿感,母亲还是劝我多吃点,我倒是很听劝。
  临近返程第二天,和母亲去看望大姨,我和大姨、姨夫、表嫂寒暄过后,他们女眷扎堆话家常,我被安排到空调房,看着孩子们玩游戏,感觉自己是个多余的人。最热闹的时候就是吃饭了,孩子们都出动了,有说有笑吃得津津有味,大人们推杯换盏喝起来,表姐、表嫂喝了两杯啤酒,吃饱饭逐渐散去,饭桌上是剩下我和姨夫。我本来不能饮酒,因为共同的话语不多或不知如何表达心情,他就一个劲地劝酒,说是多喝两瓶消磨时间,那天我基本是来者不拒,多想陪他喝好,奈何酒量不行,只好作罢。
  返程那天,母亲要我带上粉丝、桃子、枣子、鸭蛋,我怕累赘,只是带了几十个鸭蛋和鹅蛋给儿子。母亲要给零花钱,让我路上打车、买饭,我说不用,现在有手机哪里都能花钱。母亲要去送我侄子侄女上学,又要和邻居一起去上街买鸡苗,把我放在马路边等候公交。望着他们远去,中心万般不舍,我一个人在风中凌乱,往事一幕幕浮现。
  我和故乡的关系,大约就像龙应台所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就当下而言,我已经把他乡当成故乡,我与老家的关系就是越来越远,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陌生的面孔越来越多,我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彼此都难以理解对方。
  这一程,谁都没有错,我要前行,老家要坚守,我们有着彼此的梦想和使命。不过,不管这一生,你怎么跋山涉水,看过多少风景,吃过多少美食,故乡都和你在一起,不仅仅是最初用大地出产的谷物喂养你长大成人,更在午夜梦回时在你的灵魂深处守护,护你一世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