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艺术装置。
“两只鸡都杀好了,冰冻一会就发顺丰生鲜,您放心,都是散养一年多的黑鸡。”9月25日上午,饭店柯村一楼的老板洪武正在接客户电话。这是上周来店里吃饭的上海客人,吃完刚刚推出的“柯村八大碗”后,对“黑鸡汤”念念不忘,又让洪武快递两只去饱饱口福。“柯村八大碗”,是创意碰撞下,柯村老味道焕发新生的新品牌。此外,还有“黄山有个鸡汤村”新IP、“CSC乡创会客厅”新场景、“稻田艺术节”新产品……在安徽柯村,这些轻量化的创意介入,犹如星星之火,赋能“红色柯村”走向“多彩柯村”,同时吸引着年轻的目光,互联网的流量,开辟了柯村“乡创新故事”。
“黄山有个鸡汤村”
老村有了新IP
洪武,是土生土长的柯村人,他在镇上开了几十年饭店,原本是家“无名小店”,后来,随着客流量的涌入,为方便招揽生意,他挂上了招牌——柯村一楼。
他要为客户快递的柯村黑鸡,是黟县五黑产业拳头产品之一,全市唯一一家保种场就位于柯村镇。
“一年卖个几百只鸡是有的,最近要搞美食节,要鸡的更多了。”洪武说。
9月25日下午,走进安徽黟县黄山黑鸡保种场,依山而建的保种场,黑鸡与青梅树和谐为邻,鸡鸣犬吠不绝于耳,场长朱涌峰在鸡场里忙碌着。
每一个乡村都是有生命的,创意驱动下,不仅催生了“黄山有个鸡汤村”的全新的IP,也赋予了这个村庄新的生命价值。
“柯村八大碗”
老菜有了新品牌
“‘八大碗’,那是拿手菜,哪道都会。”“柯村八大碗”是一个刚刚诞生的新名词,但对于洪武这位老厨师来说,却非常熟悉。
“都是地道的柯村菜,黑鸡汤、红烧黑猪肉……”洪武说,今年9月中旬,包括他家所在的柯村镇的饭店,都接到了通知,同步更新菜单,供应柯村“八大碗”,套餐指导价500元。
9月27日,2024黄山黟县首届黑鸡美食节暨心灵鸡汤稻田装置盆地艺术季在柯村启动,“柯村八大碗”正式对外发布。
这是一次乡土资源与互联网思维的碰撞,是创意的星火在乡村的闪现,也是村民奔赴创意的生动实践。
“CSC乡创会客厅”
老宅有了新场景 秋日里,大地散发出的都是丰收的喜悦,纵横交错的稻田一片金黄,徜徉其中,仿佛在油画里穿梭。
这个9月,柯村的金色稻浪间,竖起了一把“梵高的椅子”,成了最炸的地标。还有童趣气模、田野诗歌、黑鸡大侠……一系列田间稻田艺术装置,打造出一个个打卡新场景,吸引着游人的目光。
“每年春天我们都会搞油菜花节,但是9月,我们第一次做了柯村稻田盆地艺术节,这是我们今年新推出的旅游产品,反响不错,来打卡的游人不少。”柯村镇党委书记汪琦介绍着结合时令,因地制宜,一田两“吃”的新想法。
在不远处,一处由柯上队队址微更新的CSC乡创会客厅也成了村里的“显眼包”,农创、设计、文创、社区、食物都将陆续植入,未来,这里或将成为村里创意发电站。
CreativeSupportCountry,创意支持乡村建设模式。在黟县柯村,处处都彰显着这种轻量化的创意介入,吸引着年轻的目光。
在年轻人创意的不断撞击下,柯村镇党委书记汪琦也渐渐有了自己的新理解,乡创是一种创意的轻量化介入,在有限既有的乡村空间做出高附加值的品牌、产品线,整体系统开发、运营。“创意点燃,植根本土,群众参与,有吸引力,能出圈,可复制可推广,这样才是好的乡创。”
9月27日,2024中国乡村设计周也同时在柯村启动。多彩柯村的乡创故事,才刚刚开始书写。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