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全媒体融合下医院文化建设的创新探讨
□费秦茹
  摘要: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在与传统媒体渗透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全媒体”。医院文化建设在增强员工向心力和提升公众信任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医院应结合“全媒体”特点,积极运用“全媒体”手段进行文化建设,以切实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关键词:全媒体;文化建设;医院
  医院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医务工作者向心力具有重要作用,且有助于提升公众对医院的信任度,从而为医院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为提升自身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医院需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积极打造文化品牌。现阶段,全媒体的快速发展为医院文化建设提供了契机,基于此,医院应积极运用全媒体工具,以加强文化建设成效。
  一、全媒体融合下开展医院文化建设的意义全媒体融合背景下,医院借助全媒体工具进行文化建设,具有如下三方面的意义:(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造良好舆论生态当前,医患关系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医院应运用全媒体技术,向公众传递文化信息,以增进公众对医院工作的认知[1] 。同时,医院还可运用全媒体技术,在内部传播医疗知识和文化,拓宽医务人员视野,培养医院人员岗位工作自豪感,确保其能够主动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做出贡献。
  (二)构建医院品牌形象,提升医院竞争实力医院在提升其硬实力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也要重视软实力建设,通过全媒体渠道对医院文化品牌进行宣传,构建积极的公众形象,以有效提升自身综合实力。
  (三)拓宽文化传播途径,提升文化宣传效能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医疗行业的深度应用,新媒体已经成为医院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升级与转型,展现出新的发展活力。因此,医院可考虑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优势结合,拓展文化传播途径,提升文化宣传效能。
  二、全媒体融合下医院文化建设路径全媒体融合背景下,医院可通过如下路径进行文化建设,以强化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
  (一)科学构建组织体系,推进文化建设制度化
  为确保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医院可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制度体系,构建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部门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如:医院党委应承担起引领文化发展的重任,宣传中心则应设立专门岗位,负责文化推广工作。同时,医院还应细化文化宣传任务,确保各科室有专门人员负责宣传科室文化信息。管理人员则应以制度为参照,规范管理员工文化宣传行为。
  (二)围绕自身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传播阵地
  医院在进行文化建设时,应积极拓展平台建设,构建新媒体管理平台,拓宽文化传播渠道。首先,医院需提升官方网站文化宣传水平,构建并创新门户网站,并指派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其次,医院应打造新媒体宣传平台,推进一系列宣传工作。此外,医院还需关注员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构建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参与文化宣传工作的积极性,增强员工对医院文化品牌的认同感,并鼓励员工主动对外宣传医院文化[2] 。最后,医院要结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积极与传统媒体沟通交流,利用传统媒体扩大自身影响力,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科普知识和服务信息,以切实提升自身医疗服务和文化建设水平。
  (三)强化文化内涵建设,提升医院发展质量
  首先,医院应深入挖掘和整合文化建设素材,并对文化素材进行有序整理和分类,为文化建设工作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原则,积极传播社会正能量。其次,医院要重视科普工作,结合民众健康需求,准确确定科普主题,精心策划科普内容,以增进民众对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和了解。与此同时,医院还可定期组织公益活动,面向社会公众开展讲座,通过讲座宣传医疗知识。在此期间,医院还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宽信息传播渠道,提升自身文化影响力。最后,医院需持续关注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结合医疗行业发展情况,持续丰富自身文化建设工作内涵,同时,强化新媒体平台建设,打造权威的信息平台,及时传递重大医疗信息,激发公众参与互动热情,并结合公众反馈、讨论内容,为后续阶段文化建设提供方向与思路。
  三、结语医院在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通过运用全媒体手段开展文化建设,不仅能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打造良好舆论生态,还能构建医院品牌形象,提升医院竞争实力,拓宽文化传播途径,提升文化宣传效能。本文通过对全媒体融合下医院文化建设意义的探讨,提出了科学构建组织体系、围绕自身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传播阵地、强化文化内涵建设等路径,以期为医院文化建设的创新提供参考。医院应继续深化全媒体融合,不断优化文化建设策略,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张琪雨,李中华.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探赜[J].现代医院,2024,24(08):1149-1151+1155. [2]徐冉,韩焕菊.职业精神赋能百年医院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4,35(07):1027-1028+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