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张海:能为岳母尽孝是我们的福分
   
  张海照顾岳母用餐。

  从1980年开始,张海就和岳父岳母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岳父去世后,他和爱人更是将岳母黎文粹照顾得无微不至。“岳母已经96岁高龄了,每天吃得好、睡得好。”张海告诉记者,能够和谐相处44年,其中的秘诀就在于忍让、宽容、大度,“遇到事情各退一步,就能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感恩岳父岳母的帮衬
  张海是原合肥钢铁厂职工,爱人王尚锦则是一名教师,由于是双职工,在女儿小的时候,岳父岳母就开始帮助夫妻俩照看孩子。后来,随着小儿子的出生,就更离不开岳父岳母的帮衬了。
  “上个世纪80年代,厂里的宿舍是很紧张的。”张海说,当时全家六口人住在两间门对门的宿舍里,一间12平米,一间18平米,“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好在有两个独立的空间,也是够住的。”那时候,张海每天一大早就把菜买好,岳父岳母负责烧菜,这样一来,两个孩子中午放学就能有口热饭吃。
  对于岳父岳母的付出,张海夫妻俩看在眼里,更记在心里。“可以说,两个孩子能健康长大,顺利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大学,都离不开岳父岳母的悉心照顾。”张海说,在孩子们小的时候,老两口担心孩子半夜吵闹会影响他和爱人休息,便常常将孩子带去他们的房间睡觉,冬天夜里冷,他们就把孩子的脚抱在怀里暖着。孩子们上了高中之后,每天都要起很早坐公交车去市区上学,岳母每天五点多就会起床准备早饭,“像这样的事情一直到今天我都还记得。”
  2001年,岳父因病去世,岳母继续跟随张海夫妻二人生活。后来,全家人搬到了合肥市区的钢苑新村,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
  对老人的关爱藏在细节
  张海和爱人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必须要保证有一个人在家,不能同时出门。“以前还好,岳母能下楼遛遛弯,年纪大了之后,关节越来越老化,大概从2023年年底开始,她就不能下楼了。”张海说,他们所在的庐阳区双岗街道高河埂社区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给岳母送来了轮椅,这样一来,老人也可以在房间里转一转。
  张海孝敬岳母的举动得到了邻里、亲友们的称赞。不过,在张海看来,自己只不过是尽了孝敬、赡养老人的本分。在照顾岳母的这些日子里,张海总结出了几个关键词:“半小时经济圈”“几条鲫鱼”“十个豆沙包”,每个关键词的背后,都蕴含着张海夫妻俩对老人的关爱。
  “岳母喜欢听广播,电池是需要常备的,她爱吃鸡蛋、喝牛奶、吃饼干。”张海说,只要这些东西用完了、吃完了,或者是岳母想买其他东西,他肯定会在半个小时之内买回来。不仅如此,老人还特别喜欢吃鲫鱼,“我老伴经常早上五点多起床,到四湾菜场去等鱼贩,这样才能买到野生的,如果一个早上买不到,第二天她继续去,直到买到野生鲫鱼为止。”为了让老人吃得舒心,作为女婿,张海的行动力也一点不输老伴。“今年8月的一天,岳母突然说想吃豆沙包,当时已经快中午了。”张海二话不说,立马骑上自行车,去岳母最喜欢吃的一家包子店,买了十个豆沙包,“我到家的时候,浑身都汗透了,不过看她吃得那么香,我也心满意足了。”
  和谐相处有秘诀
  平日生活中照顾得无微不至,在老人生病的时候,张海更加用心伺候。一次,老人凌晨一点多说腿疼,张海赶紧去医院给老人挂号、拿药。“她有白内障,我和儿子带她去医院看过很多次,因为年龄大了,不好手术,采取的是保守治疗。”好在老人的视力恢复了一些,已经可以看清家里的钟表,提高了生活质量。
  与老人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了44年,一些小的摩擦和矛盾无法避免。“岳母是7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年轻的时候是大队妇女主任,她为人仗义,脾气刚强,现在年纪大了,有时候也有一点倔。”张海说,在岳母腿脚还好的时候,一次外面下着中雨,她执意要下楼遛弯,张海和妻子就为她撑着伞,陪她一起散步。“我们一直坚持忍让、宽容、大度,真正做到了互敬互爱、尊老爱幼。”
  张海告诉记者,岳父岳母只有这一个女儿,照顾岳母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我的父母都已经病故了,他们还在世的时候,在巢湖老家由我的弟弟们照顾。”张海说,父母很体谅他的情况,还常常叮嘱他要和岳父岳母好好相处。“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能够及时尽孝,也是我们作为子女的一种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