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记者从中消协官网获悉,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双11”网购促销开启,“第三方测评”信息理性辨识。
所谓“第三方测评”,通常是指未取得国家检验检测资质认定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英文缩写为:CNAS)认可的组织或者个人,宣称通过自身测试、测验、体验或引用对比专业检测结果、分析调研数据、表达主观使用感受等方式,对商品的质量、功能、设计、成分、服务、性价比等方面进行横向或纵向比较,并将结果通过自媒体以图文、视频或直播的形式进行发布推广。“第三方测评”可以为消费者购物提供参考,也可能因“跑偏”“变味”而误导消费者。
中消协提示:一、理性审视消费需求,切勿迷信“种草”流量;二、关注主体口碑信用,以便维权追责有的放矢;三、留意宣称测评方法,避免“诚意”变“套路”;四、当心概念营销变味,警惕“跑偏”的“第三方测评”。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针对某些主播、博主推出的各类“测评红黑榜”“必备好物清单”“避雷清单”等,应当多平台、多渠道进行比较,客观理性看待各类测评榜单和测评内容;针对“第三方测评”主播、博主提供的引流优惠信息,特别是所谓“无脑购入”“家人们放心冲”等具有强烈情绪和引导性质的标题、口号时,更应保持清醒,聚焦自己和家人的真实需要,不迷信“流量”,不尽信“流量”。
中消协敦促各“第三方测评”营销主体,应恪守公平、诚信原则,为消费者呈现真实、有效、可信的消费参考信息。中消协同时建议有关网购平台和互联网内容平台切实筑牢平台监管、服务规则,让广大消费者舒心消费。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