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静安集团:以创新与服务铸就养老行业标杆
 



  今年10月是我国第15个敬老月,活动主题为“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根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4.77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达到34.9%。在快速发展的老龄化社会中,老年群体健康养老成为一个全球性关注点,也成为一个新风口。在安徽,有一家健康养老企业就精准把握风口,如同雄鹰,顺势翱翔,跃入全国健康养老行业第一方阵,树立标杆。它就是安徽静安健康产业集团。那么,静安集团何以成为领头羊,引领安徽乃至全国健康养老产业的潮流?这背后是什么样的服务理念与特色?近日,记者走进静安集团,专访集团副总裁蔡梅,请她为大家解析静安养老成为行业典范的密码。
  企业档案
  安徽静安健康产业集团成立于2010年12月,是一家集医疗服务、养老服务、职业培训、适老化智能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本土化、专业化的集团公司。
  秉承“以健康实业,造福百姓安康”的企业宗旨,集团先后组建静安养亲苑、静安中西医结合医院、静熙健康科技公司、静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职业培训学校等实体单位,构成了具有内生动能的产业链条,各板块之间既独立运营又相互支撑,锻造出门类齐全、资源独特、医养结合、智慧养老等核心竞争力。
  基于长辈生活场所的场景设定和长辈实际服务需求两个方面,静安集团于2011年在养老服务行业中率先提出两个“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即在建立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同时,融入医养服务、颐养服务、家政服务的模式,以覆盖养老全域多元化、综合性服务需求,提高养老服务品质。
  专访
  谈医养结合: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为长辈保驾护航
  【亮点】静安集团以医养服务为核心,通过搭建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为每位长辈配备专属健康管理师,提供动态健康管理(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干预)、医疗护理、门诊及住院服务;以静安医院为纽带,整合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资源,全方位满足健康医疗服务需求;整合全省、全国行业内一线专家资源,运用互联网实施远程会诊、出诊、转诊及绿色通道等服务,全力保障医疗安全,实现长辈生存质量的提高、逆龄康复、降低慢性疾病发病率与医疗费用等目标。
  记者:静安集团如何推动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
  蔡梅:合肥静安养亲苑是集团开设的第一家养老机构,从2011年重阳节建院开始,就着力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除了生活照料、精神慰藉、营养膳食等服务外,核心是“医疗保障”。2012年元月,集团旗下静安中西结合医院开业,除对外周边居民开展诊疗服务,更重要的是对内为长辈提供具有安全感的静安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一级是健康管理师,提供基础健康管理服务,日常健康监测、健康教育等;二级是老年病科(也是全科),日常疾病的门诊、住院治疗,健康管理方案的指导、审核,定期巡诊、常见病慢性病治疗等;三级则是以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平台,进行科室细分,当二级医生发现长辈是专科疾病时,由副主任、主任医师诊断,还嫁接了国家级医疗资源,为长辈做诊疗服务。
  在长辈初入院时,健康管理师首先会根据长辈既往病史以及体检,采集健康信息、建立健康档案,对长辈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分类,入院后,则为长辈进行健康干预与跟踪监测,健康管理师与三级专科医生都会定期查房,保障长辈健康养老。
  记者:静安集团有哪些合作医疗机构或自建医疗资源?
  蔡梅:除了自建的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外,集团与上海长海医院、安医附院、中科大附属第一医院、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等省内外知名三甲医院均有学科建设、医联体、教学等方面合作。
  记者:静安集团医养结合模式在实际运营中的成效如何?
  蔡梅:这可以说是成效非常明显,降低长辈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通过三级医疗体系建设,达到长辈不生病少生病、延长生命周期的目标。可以从一个数据来看,十年前,我们养亲苑的老人平均年龄是80岁左右,但是现在是85岁左右,平均年龄在提升,这是生存质量与周期在延长。同时,我们服务的长辈每年所花的医疗费用同比医院更低,平均降低30%。
  谈智慧养老:“1+3+5+N”智慧养老建设架构
  【亮点】1个超脑即数据中心;3大系统即评估管理系统、服务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大智慧服务即生活照料服务、健康管理服务、营养膳食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心理慰藉服务;N项个性服务即根据长辈们的生活需求,定制拓展N项个性定制服务,以满足医养服务的持续迭代。
  各类服务方案通过管理系统形成计划后,服务岗位按计划为长辈提供服务并留有轨迹;管理岗位对各项计划执行情况的记录与预警,可发现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从而形成“评估-计划-服务-评价-再评估”的完整闭合,大大提高了管理效能、降低了管理成本,也为以长辈需求为导向,研发各类智能终端产品奠定了基础。
  2017年,静安集团作为全省智慧养老建设试点机构,以贯穿为老服务全周期为建设脉络,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和智能产品,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构建颐养超脑,为长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实现管理科学化和服务智慧化。
  记者:静安集团的智慧养老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蔡梅:静安集团的智慧养老最大的特点和优势是在标准化基础上进行自主研发,静安集团的智慧化符合养老需求,贴近老人和家属。
  具体来说,从2014年开始,集团开始建设智慧养老,历时3年,2017年建成。这期间,集团根据多年累积的经营经验,研发出接地气、实用的智慧养老平台,而每年也会根据新需求迭代更新。
  除了机构养老,还做了智能终端产品,除了自用,也有外销,包括向政府提供软件和硬件服务,比如,六安市民政监管平台就是由静安集团开发的,获得官方认可和好评。
  记者:静安集团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养老服务效率与质量?
  蔡梅:这里可以分为两块,第一是管理效率和质量,老人从入院评估、合同签订、后续长辈亲属沟通等,均通过信息平台来做,实现无纸化管理,我们的员工清晰地了解每日工作流程和内容。比如,手机终端APP每日会生成照护计划单,医生护士会根据计划单了解工作计划、服务需求,很清晰地明白工作量和长辈需求。管理人员则通过后台进行监督工作任务,未完成的会有预警、提醒,形成一套完整的高效服务标准和管理手段。
  第二是集团拥有采集老人身体健康信息的终端产品,比如血压计、血糖仪,可实时采集长辈健康数据,直接传到后台,如果某一项超出标准范围,会有预警,健康管理师会前去处理,提高服务质量。而静安集团还采用了陪护机器人,可以在老人闲暇时,为其提供聊天、读报、看电视等身心愉悦的服务。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已投入烟雾警报、智能手环、摔倒报警器等智能终端产品,实时监测老人血压、心率等,遇到意外情况会报警。
  记者:能否举两个例子说明智慧养老的实用性?
  蔡梅: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去年,合肥市一位90多岁的独居老人,因为血压不稳,突发倒地,当天晚上,值班护士接到摔倒报警器报警后,立即联系救护车、社区人员上门救助,挽救了老人生命。一般在3公里内,我们的工作人员可以做到5-10分钟上门。3公里外,则会第一时间联系相关人员上门。
  再比如,2023年9月,静安春晖护理院自理区一名84岁张姓老人,在夜里1点多时,值班人员通过生命体征监测床带,发现其出现心率和呼吸异常,系统自动报警,医生2分钟到达房间,立即进行紧急抢救,成功将老人救回,目前老人状态不错。
  谈标准化养老:三级质控体系落实标准化
  【亮点】静安集团在研究分析老年人护理需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与国内外先进做法,实行标准化与个性化护理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将服务流程、管理经验、规范做法转化为行业经验加以推广,先后组织起草并发布《失智症老人照护规范》《养老机构智慧养老建设规范》《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等省级地方标准,参与起草《养老机构环境卫生管理规范》等市级地方标准,编写国内针对认知障碍照护专业的高校教材《认知障碍照护手册》。
  记者:静安集团实现了连锁化经营,那么在咱们阜阳、六安、黄山等地的异地机构是怎么做到标准化养老服务的?
  蔡梅:2014年集团做智慧养老时,就开始做标准化建设,制定企业标准将近2000条,涉及各个板块制定统一操作标准。也参与了国标、省标、市标的制定,为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2023年年底,静安集团被列为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这也是对我们服务标准的认可。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静安集团设立了三级质控体系,对日常服务质量监管进行标准化控制,涵盖标准建立、实施监督、人员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等。三级质控体系分别是一级护理单元质控人员、二级各院级质控人员、三级集团质控中心,做好质控监督、巡查,异地机构抽查,确保同一标准,同样落实。
  结语
  近年来,安徽静安健康产业集团凭借其创新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智慧化的科技手段、标准化的服务质量和深厚的品牌实力,成功成为养老行业的标杆。未来,集团也将继续秉承“以健康实业,造福百姓安康”的企业宗旨,不断探索和实践,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养老服务,助力养老事业的持续发展。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朱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