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宿州市始终牢记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全过程、各领域,全面部署、系统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各类要素被进一步激活,广袤乡村焕发发展新活力,澎湃改革新动力,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正在宿州大地徐徐展开。
希望的田野活力迸发
2023年底,宿州市泗县草庙镇草庙村农户们都顺利签完了土地延包30年合同,这让广大村民吃下了“定心丸”。如今,该村一户一块田的种植模式更让大家激动不已。
“一户一块田,还延包了30年,今年这地种得踏实。连庄稼都懂人心,收获好着咧!”草庙村村民贺彩发激动不已。
据草庙村党总支书记魏娟介绍,目前该村1.6万亩土地,已经完成“小田并大田”近万亩,对于“小田并大田”之后田块改变的问题,草庙镇统一组织农户签订了土地互换协议,按照互换后的地块进行确权延包,工作一步到位,农户感到安心,进一步激发了乡村的活力。
这种活力来自宿州市不断深化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作为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县,泗县从2022年10月起,在草庙镇先行试点,创新探索的“四坚持、四严防”工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运用。同时,该县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内容包括坚持农村土地农民集体所有、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宿州市委、市政府把土地延包试点工作作为当前农村改革的“一号任务”高位推进。
目前,宿州市泗县已完成摸底核实农户17.6万户(完成率100%),正有序开展调查、审核公示等工作,先行开展试点的草庙镇已签订合同4778份。萧县永堌镇、埇桥区灰古镇、灵璧县禅堂镇、泗县黑塔镇等4个试点乡镇已完成摸底核实农户数38013户,占比91.9%。灵璧县向阳镇马桥村、埇桥区灰古镇李桥村、萧县王寨镇齐庄村、砀山县玄庙镇大寨村等4个试点村即将陆续完成。
“宿州模式”全国推广
2010年和2011年,宿州市先后被批准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近年来,宿州市先后开展了创新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三变”改革、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探索预制菜产业发展机制、探索粮食优良新品种推广机制等试验任务,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针对单一农业经营主体“单打独斗”存在诸多困难、难以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双重考验的问题,宿州市探索建立“以农业企业为龙头、家庭农场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三位一体”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模式,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力的“农业航母”。
该模式连续7年被写入安徽省委一号文件,并入选“三农”十大创新榜,2018年以来连续3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全国进行推广。
从“孤勇者”走向“抱团共赢”,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宿州近年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一个缩影,在全国各地掀起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的浪潮中,树立了“宿州样本”。
目前,宿州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356家,居全省第1。砀山县、埇桥区等6名产业发展带头人被安徽省农业农村厅遴选为“全省示范的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典型案例,向全省推介。宿州市意利达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韩素兰荣获“第六批全国农村创业优秀带头人”,并被农业农村部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介。
这种联合体经营模式是对新形势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农户参与并分享农业现代化发展成果格局、促进乡村振兴的一种创新,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入联合体,就像‘小舢板’编入了‘大航母’,遇到大风大浪也不怕。”宿州市淮河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负责人说。
同时,宿州市持续推进农业服务,深化农村改革成效显著。萧县被农业农村部列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全市粮食作物全程托管面积达196.87万亩,服务小农户29.79万户。该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6866家,居全省第1,其中涉粮服务组织506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全市家庭农场累计注册已达5623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登记注册已达17823个。
农业产业焕发新光彩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素有“果海粮仓”之称的宿州底气十足。宿州的粮食和水果产量年年创新高,粮食总产量实现“二十连丰”,续写“果海粮仓”传奇。宿州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亩产3000斤“吨半田”行动,2024年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推进会在宿州市成功召开。2023年,该市粮食收获面积1411万亩,产量92亿斤,约占全省1/9。
今年3月1日,全国首部高标准农田市级法规《宿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和保护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宿州市建成2个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该市树牢“大食物观”,水果连续多年产量稳定在230万吨,占全省产量一半以上。根据农情调度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宿州市蔬菜(含食用菌)、瓜果、园林水果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6%、4.5%、4.2%;生猪出栏同比增长3.59%;牛出栏同比增长35.73%;羊出栏同比增长0.24%;家禽出栏同比增长23.04%;禽蛋产量同比增长6%;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65%。
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升级进阶,该如何做?宿州市把“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作为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以制度创新带动农业发展,在数字与农业、城市与乡村间找到契合点。
同时,宿州市围绕本土优质农产品资源,持续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大文章,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向全产业链发力。该市围绕“5+4”发展思路,锚定预制菜细分赛道,对接江南大学等食品行业知名院校,加大“双招双引”工作力度,成功举办第二届宿州绿色农产品杭州展示展销会。
目前,宿州市共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15家,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省级龙头企业99家,市级龙头企业846家。宿州市预制菜产业园投入使用,菜大师、淮康等企业相继入驻。5家企业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砀山县“‘三新’发力提品质,酥脆香梨惹人醉”、“三品一标”齐推进,蘑菇工厂带动产业振兴先后入选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张涛通讯员黄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