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辣椒炒干子
□丁伟

  在我的家乡泾县,辣椒炒干子是最经典的一道家常菜,街坊也都知道,“辣椒炒干子,好吃又好烧”。哪怕一个没有下过厨的新手,想烧这道菜也是没有难度,关键就在于食材——家乡的香干子。
  记得小时候,家乡章渡干子很出名。干子有香干子、臭干子之分,炒菜多用香干子。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章渡干子还是要凭票供应的,好像是两分钱一块。当年如果有一盘辣椒炒干子,那是绝好的下酒菜,父亲一定会喝上两杯酒。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票证”成为历史,家乡的干子也是百花齐放,孤峰干子、黄村干子、溪头干子、茂林干子、丁桥干子、花林干子……这些产自东西南北乡的新秀让章渡干子彻底失去了独霸天下的优势。
  加工干子讲究的,原料一定会选择当年收获的、无虫饱满的老品种黄豆,采用人工石磨细研、充分过滤豆渣、老卤点浆的传统豆腐制作工艺,将豆腐脑用蒲包小袋分装压制成型。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道工序,就是将豆腐本色的半成品放入秘制酱香卤汁中卤上二十个小时左右,鲜美细嫩的栗壳色香干子就可以出炉了。有这样的干子,何须担心自己的厨艺?
  2000年前后,我曾在农村工作,单位食堂烧饭的阿姨会晒黄豆酱,做辣椒炒干子时喜欢放一勺黄豆酱,酱味醇厚、鲜辣爽口,特别下饭,成了食堂里最受欢迎的菜品。在那工作的四五年间,我就从来没有吃厌过,现在想起来还有口舌生津、回味无穷的感觉。
  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接待过不少客户,那些外地的朋友都喜欢吃泾县土菜,辣椒炒干子成了他们必点的招牌菜之一,百吃不厌。而且都知道出了泾县没有泾县干子,即使他是传说中的“御厨”,辣椒炒干子也定会让他失去水准,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这些年,我依然偏爱辣椒炒干子,招待新老朋友仍会必点辣椒炒干子,抑或隔三差五快递一些泾县干子满足他们味蕾的欲求。收到干子,必然会来电话,客套两句后,一定会有十几分钟让我教他们如何做辣椒炒干子;等到他们吃起来又是一通电话,感叹一家人怎么就爱上了辣椒炒干子……
  因为辣椒炒干子,远方的客人总会惦记那无以复加的泾县味道。
  岁月缱绻,葳蕤生香。不知不觉间,孩子都工作了,可以“单飞”了,但不管在哪儿,辣椒炒干子这些伴随他们成长的家乡土菜,就成了小辈们的乡土情怀和回家念想。
  每次知道孩子要回来,我必是早早起来去菜市场买几样他们想吃的菜,辣椒、干子自是少不了。辣椒要青的,如果是应季的“本椒”味道最好,要不就选俗称“子弹头”的也不错,十来个就够了,当然喜欢辣的可以多放点。干子可选的就多了,随便选一家都不差,有个七八块就行,多少全凭自己喜好。回到家,先把红烧菜下锅,利用等待的闲暇洗净辣椒和干子,再把辣椒切成粗丝,干子切成粗条,准备一小勺黄豆酱,就等着最后下锅了。
  烧好的几个菜已经上桌了,孩子还似小时候一般没规矩,直接动手挨个尝起来。就差辣椒炒干子了,铁锅中火烧热,倒入适量菜籽油,菜籽油香味浓郁独特,是家常土菜上选食材。待油温八成热,盛一点留用,然后将青椒下锅放上少许盐翻炒半分钟,接着放入黄豆酱继续翻炒一分钟左右,再将干子放入锅中大火翻炒两分钟,最后淋上先前留的热油,关火起锅装盘。很简单,一气呵成,也就五分钟,一盘辣椒炒干子就摆到孩子面前。
  因为辣椒炒干子,他们总会多吃一碗饭。孩子边吃边感慨,感叹好久没有尝到的泾县味道,感慨这一切已经成为他们血脉中最厚重的家乡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