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6日8时50分,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穿越赤道进入南半球。此前,“雪龙”号已于5日驶过赤道。考察队在“雪龙”号和“雪龙2”号分别举行了穿越赤道纪念活动。
据悉,“雪龙”号预计于11月中旬抵达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完成物资补给和新队员登船后,将前往南极中山站。“雪龙2”号预计于11月下旬抵达南极中山站。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由自然资源部组织,将建设秦岭站配套设施设备,调查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广泛开展科研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雪龙2”号如何应对赤道高温
北京时间11月6日上午,“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驾驶台上的导航系统显示,纬度变成了0,标志着已经从北半球跨过赤道,来到了南半球。这里的户外温度在30℃左右,为了应对赤道的高温天气,保障科考船顺利航行,科考船的轮机部门提前做好了准备。
机舱是“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的心脏,为了能顺利通过赤道,船员们对板式冷却器进行海水冲洗。“雪龙2”号轮机部实习三管轮武杨力介绍,通过海水反向冲过来,把板式冷却器里面的淤泥冲走,让它热交换效果好一点。
“雪龙2”号轮机部机工长汤建国告诉记者,过赤道,他们最担心的就是海水温度过高,因为高水温会直接影响机舱系统,一旦机舱温度过高,动力设备就可能过载,造成船只减速。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过赤道前,冲洗板式冷却器就成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温度全部降下来了,心里踏实了。”汤建国说道。
食品库塞满哪些食物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预计于2025年5月返回国内。民以食为天,除了船只设备保障,饮食供应同样不可或缺。
“这次南极考察天数比较多,人数比北极多了一半人。刚出发,大概24平方米的冷冻肉库基本满了。光猪肉这块,包括排骨,有一两吨吧。”“雪龙2”号厨师长秦冬雷介绍,隔壁的干货库,同样挤得满满当当。“粮食肯定要多带,大米好像是1200公斤,面粉900公斤到1000公斤,有的吃面粉有的吃米饭。”
至于蔬菜和水果,因为保存期短,向来是船上的稀罕品。在蔬菜库,蘑菇、豆角、杭白菜、香菇等蔬菜种类丰富。“雪龙2”号厨师长秦冬雷表示,国产大白菜味道好而且耐储存,这次总共采购了1.4吨,这些大白菜将是航次后期蔬菜里的“常客”。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