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南区生产控制中心。
安徽栎玛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工人正在进行操作。
王玉忠(中)介绍纳米晶软磁薄带。
11月8日,“潮涌长三角满意在‘阜’务”长三角媒体总编阜阳行活动先后深入阜阳市颍东区、颍泉区等多家企业,深入生产一线实地采访,感受企业转型升级焕发新活力,更体会到阜阳市政府在“双招双引”上下功夫,用心服务好企业,实现经济发展共赢。
“退城入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作为一家“老化工”,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响应当地政府号召,2016年“退城入园”进驻颍东化工园区,向高端化学品、化工新材料产业转型发展。
走进公司南区生产控制中心,一块巨型显示屏实时显示园区各区域的画面,它就像一个“大脑”,控制着各类装置的运行。小郜是乙二醇车间压缩机组的操作工,此时他正在通过面前的电脑,控制着循环器的加压或减压。
“我们围绕5G+运用,加大数字化工厂的投入。”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珍汉介绍,厂区搭建了SIS安全仪表系统、可燃气体报警系统、有毒气体报警系统、AMS仪表设备管理系统、CCS压缩机控制系统、PAS在线分析系统等,实现了从生产控制、安全管理、物料配置、在线检测到质量追溯、货物发放、办公等全流程与智能化、信息化的有机融合。“比如系统监测到有毒和可燃气体的泄漏,会第一时间报警,便于我们立即安排人员前往现场处置。”
今年8月,年产40万吨尼龙66正式投产,产品填补省内空白。与普通尼龙材料相比,它在耐热性、强度和拉伸度上都有更出色的性能,被广泛应用于保险杠、发动机叶片、新能源汽车电池外壳等汽车零配件中。
截至目前,昊源化工已在颍东化工园区累计完成投资180亿元。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从2016年的34亿元、1.7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135亿元、10.4亿元,初步完成从传统煤化工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学品、氢能的产业转型升级。如今,在昊源化工这一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颍东化工园区集聚。
近年来,阜阳市颍东区坚持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产教融合发展,持续发力以化工新材料、智能制造、绿色食品(现代农业)、绿色建材和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为支撑的“4+2”产业发展,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凸显。
签约到投产一年内完成
安徽栎玛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从苏州搬迁到安徽阜阳市颍东区,仅在一年内就实现了从签约到投产。自今年年初投产到10月份,公司产值达到4600万元,上交税费近100万元。
“这是我们为一家企业制作的智能门锁组件,这个是摄像头的零部件。”在生产车间内,安徽栎玛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运成介绍,公司拥有模具设计制造、金属压铸、表面喷涂、机械电子产品检测等生产车间,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安防监控器、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
为何会从苏州来到阜阳?“2022年底,我们得知公司所在的地方要拆迁,就开始四处找厂房。”杜运成说,苏州和阜阳结对合作密切,在两地的帮助下,2023年初,公司转移到阜阳市颍东经济开发区。更让杜运成惊喜的是,当地政府办事效率特别高,公司不仅实现了“拿地即开工”,也是阜城三区首例“五证齐发”项目。
经过10个月左右的建设,2024年1月18日,得益于阜阳市“建筑工程竣工联合验收”试点,公司在当天就一次通过备案完成发证。3月,压铸车间生产线试运转,基本实现“签约、供地、建设、投产,一年内完成”的目标。目前,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2亿元,达产后可新增年产5000吨精密金属压铸生产能力,年产值2亿元,带动就业200余人。
杜运成曾在阜阳生活过20多年,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不只是我,以前苏州工厂的大部分员工也来到了阜阳。”杜运成说,一些员工更是在这里买了房、安了家。在杜运成看来,公司和员工们都是“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的受益者,技术、市场、原料、人力资源、物流、售后服务等完全可以无缝融合。“机械电子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我们有信心在未来增加投资。”
薄薄金属片填补多项产业空白
“铁、铜、硅、硼等原材料通过高温熔炉重熔,再经过几道程序,就制成了纳米晶软磁薄带。”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玉忠解释说,纳米晶是一种新型合金材料,纳米晶软磁薄带薄如蝉翼,被广泛应用在汽车电子、新能源、5G通讯、数据中心、无线充电等新兴领域。“比如逆变磁芯、新能源磁芯、车载磁芯等等,都是以纳米晶软磁薄带为原材料的。”
据了解,该公司由来自中关村北京大学科技园的博士科创团队所创办,通过“双招双引”落户阜阳市颍泉区。智磁新材料产业化项目一期于2020年建成投产,现已具备年产3000吨高性能纳米晶带材及其电子元器件的生产能力,2022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列。
公司所生产的纳米晶带材厚度向下可达10微米级,宽度向上可达200毫米级,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省内高端纳米晶带材的产业空白。“这种材料的磁性特别好,用在电子元器件上损耗比较小,有很多优点,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王玉忠介绍道。
落户几年来,公司迎来了较快发展,这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的厂房是免租金的,当地政府还为我们协调了发展用地。”王玉忠表示,安徽智磁计划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实施,共占地200亩,拟建成万吨级高频低损耗软磁材料产业园,实现在产品性能领先的同时,产能和市场占有率位居国际前列。
近年来,阜阳市颍泉区重点发展“新三样”、电子信息及光电显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新材料产业起步稳健,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上半年,颍泉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3.6亿元、增长6.4%、居阜阳市第3位,经济运行“赛马”在全省45个市辖区稳居前十。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