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当他上有老下有小、家庭重担两头挑的时候,既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虽牢骚满腹,又心甘情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坚持着,劳累并快乐着。
孩子工作后就不和我们住一起了,平日工作繁忙,极少回家。每逢双休日,孩子他妈都会早早起床,去附近菜市场或超市逛一遍,大包小包,满载而归,仿佛全场免费,无须买单。然后,她又骑车去儿子家,把冰箱里的食物清理一遍,该扔的扔掉。有些时间久了快要过期的东西,拿回来让我一饱口福。腾出来的位置,便放上那些新鲜的物美价不廉的食物。鸡鱼肉蛋,果蔬奶饮,一应俱全,保障到位。母子间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按部就班,习以为常,彼此享受着这种默契。
平时,家里如果做些好吃的东西,无需言语交流,妻子一个眼神,我自然理解透彻,毫不吝啬地盛上一大半,然后她骑车送到儿子家中,悄悄地放在冰箱里。儿子家离我们大约三站路程,夏天一身汗,冬天眉染霜,她乐此不疲,无怨无悔。
儿子很是心疼,总是说不要送,甚至发脾气说再送就会当垃圾扔掉,但效果甚微,她仍我行我素,顽固不化。近两年,她腿脚不舒坦,于是常哄我开车送她去儿子家巡查一遍,骚扰一番,如此这般她便安心多日。
岳父岳母住在老家县城的老宅子里,离我们不远也不近,百十公里的路程。近几年,两位老人明显苍老了许多,毕竟加起来已接近一百八十岁了。岳父是离休老干部,13岁还没枪高就跟着队伍跑了,命大福大,战争年代走南闯北出生入死竟然毫发未损。老人家一生没掌过勺做过饭,干的都是些粗活重活。岳母年轻时心灵手巧,里里外外一把手,年纪大了不幸患上类风湿关节炎,前几年又摔了一跤,逐渐丧失自理能力,过上了轮椅岁月。从此,家里就像顶梁柱坍塌一样,日常生活无法照常。两位老人执意不去养老院,皇帝下圣旨都不好使。万般无奈,妻弟只能常住家中,很是辛苦,便请了一位保姆照料两位老人的生活起居。
妻子是老大,和两个妹妹轮流回去照看。大约半个月,我们就会回去探望两位老人,有时还会小住几日。妻子是采购员,我是志愿者,身兼车夫和搬运工,柴米油盐酱醋茶,包括其它一些生活用品,塞满车子后备厢和后排座。每次回老家,还要烧些硬菜带回去,盆满钵满,多少能管上一些日子。
为了储备更多的食物,我们特意给老人家换了一个大一点的冰箱。每次回去,都会将各种食物分装成一个个小包,注上标记,将冰箱填得满满当当,无缝无隙。估摸着冰箱快空的时候,我们又踏上回家的路。
父母在哪儿,家在哪儿;孩子在哪儿,心就在哪儿……这也许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也是我们血脉里流淌着的家国情怀。尽善尽孝,传承美德,把爱藏在冰箱里,我们将一如既往,始终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