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孔祥斌:捍卫领空安全是军人责任使命
 
  孔祥斌的军功章。

  经过层层选拔,1985年,孔祥斌顺利通过招飞入伍。从预校、航校,到训练基地,最终进入战斗部队,孔祥斌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到军人,再到飞行员、战斗员的转变。“也许很多人会羡慕‘谁持彩练当空舞’的浪漫,但对于一名战斗员来说,更多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责任和担当。”近日,孔祥斌说。
  “百里挑一”圆飞行梦
  飞行员招录要经过多轮的身体检查和专项测试,还要进行严格的政治审查。让孔祥斌特别自豪的是,他顺利收到了招飞入伍通知书。
  就这样,孔祥斌来到了飞行预备学校。“从学校来到军营,是我从学生到军人的一次转变。”孔祥斌说,他在那里完成军事、文化、思想、纪律、体能等方面的教育训练后,转入飞行学院,依次接受初教机、高教机的培训。
  在他看来,学开飞机和学开车一样,都要经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环节,才能真正“上天”。回想起第一次驾驶飞机“上天”的感受,孔祥斌直言“既兴奋又紧张”。“那是一个秋天,天气特别好,在天空中的视角与在地面上完全不同,每次想到都有很强的画面感。”兴奋之余,也难免有些紧张,“因为你不是乘客,而是要驾驶飞机。”
  时刻准备迎接挑战
  回忆看似轻松,但那时的孔祥斌承受着不小的压力。“在预备学校和飞行学院的学习一共四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坚持下来。”孔祥斌说。
  此后,他又从训练基地来到了航空兵部队。“我从一名飞行员,成为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战斗员’。”
  孔祥斌认为,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飞行过程中随时可能遇到各种突发情况,甚至危及飞机和飞行员的安全。“作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坚定的执行力和顽强的战斗力,要有‘忠诚、无畏、精飞’的精神,时刻准备迎接各种挑战,甚至面对牺牲。”
  在航空兵部队服役近30年,孔祥斌遇到过许多惊险时刻。一次,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突发情况造成飞机座舱盖爆裂。刹那间,孔祥斌被强大的气流紧紧“压”在了座椅上,并失去了意识。“当我清醒之后,发现飞机正头朝下快速下坠。”孔祥斌说,没有了座舱盖的保护,飞行员在气流冲击下无法自如地操作,再加上强烈的风噪,基本听不到其他的声音,“我迅速收回油门,用力拉杆,控制飞机尽快退出下降状态,直至平飞,并尽量降低飞行速度。”孔祥斌说,解除危机时,飞机离地面仅有几百米,“假如我没有及时清醒过来,反应慢一些,或者操纵失误,后果不敢想象。”
  工作要尽心尽情尽力
  2012年,孔祥斌停飞退役了。他驾驶战斗机的时长达到3200小时,共荣立4次三等功、2次二等功。“在蓝天上放飞青春梦想,用热血捍卫祖国领空安全,这是飞行员的无悔追求和军人的责任使命。”
  离开部队,回到地方。从政法委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再到宣城市应急管理局,孔祥斌在新的岗位上开始新的奋斗。
  “转变的是岗位和环境,不变的是初心使命、责任担当。”孔祥斌说,他给自己提出了两个“尽快”:尽快转变角色、尽快适应岗位。得益于多年在部队接受的锻炼,孔祥斌的工作很快就走上了正轨。“当我们把个人和家庭与国家和人民以及责任和荣誉紧紧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有了方向感,知道怎么干。”孔祥斌说,他的工作与“安全”有关,这是他的强项,“当飞行员的时候就要时刻注意‘安全’,这让我对安全工作有很深的理解和感悟。”孔祥斌说,很多工作都是相通的,只要尽心、尽情、尽力,就能找准角色定位,实现价值。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赵琳姚一鸣(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