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家门口端稳“饭碗”
我省各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出台优厚政策吸引更多人才

▲幸福社区广场上的招聘会。



  ▲马元社区招聘会汇聚多家企业,还有直播带岗。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11月6日上午,为期7天的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关于就业问题,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进行了重点关注。
  铜陵
  为群众就业保驾护航
  铜陵市幸福社区面积1.44平方公里,居民18908户,辖区人口4.2万人。
  11月8日上午,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主题采访活动走进铜陵市铜官区幸福社区。社区广场上,正在开展一场招聘会。大屏幕上,显示了招聘单位名称、招聘职位、薪资待遇、岗位数、单位联系人及手机号码等信息。
  在招聘会现场,小查正在找工作,她今年毕业于池州学院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毕业后回到老家铜陵工作,“回家压力小,在外面要租房子,我到这边来看一看,有没有比较适合我的工作。”小查说。
  同样,23岁的罗晴正在幸福社区招聘会现场找工作,她今年毕业于南昌大学,回到老家铜陵,她通过居住地微信公众号上的就业服务信息,关注了此次招聘,“招聘会上有多种机会,可以让我有多种就业选择。”罗晴说。
  幸福社区党委书记丁庆胜介绍,该社区与辖区多家企业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定期发布市、区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并精准链接辖区内就业帮扶对象。通过开展“春风行动”“源来好就业”等专项就业宣传会,帮助辖区居民实现就业。
  亳州
  搭建“三公里”就业圈平台
  “这样的活动意义在于为求职者和企业搭建对接平台,实现求职者的家门口就业。”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马元社区党委书记郭侠介绍。11月9日,在亳州市谯城区马元社区,一场社区微型招聘会正在这里进行,现场汇聚了30余家企业,活动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同步进行。记者获悉,亳州市通过数字赋能、实地摸排,搭建“三公里”就业圈信息平台,截至目前,平台已入驻企业1.59万家次,现有在招岗位1.29万个。
  “了解到现场有不少企业,招聘会离家挺近就过来看看。”11月9日,在现场咨询招聘信息的亳州市民刘女士说。当日下午,记者来到亳州市谯城区马元社区,社区广场上谯城区2024年“家门口”就业社区微型招聘会正在进行中,醒目的标识牌前有多位市民驻足。
  家住马元社区的邵诗涵就通过“三公里”就业圈信息平台找到了心仪工作,她对记者说,去年夏天她从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一直忙于备考和求职。在马元社区志愿者上门走访时,她表达了想尽快找工作的需求,而后通过“三公里”就业圈信息平台,了解到附近适合的公司和岗位。
  现场不仅有企业人员招聘,还有主播正在进行线上带岗直播。马元社区党委书记郭侠对记者说,社区成立了协商委员会,努力打造立体式就业促进服务体系,“建立‘三公里’就业服务平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池州
  设立引才“伯乐奖”
  近年来,池州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以来,池州市兑现各类就业补贴资金83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补贴1600多万元。1~10月,池州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3130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新引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9206人。
  11月10日上午,在安徽池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2楼大厅,池州当地多家企业正在招聘,不少池州学院的大学生正在这里咨询就业的信息。池州学院一位大四男生告诉记者,他明年毕业,感觉到就业压力挺大的,而他此次来是为了感受就业氛围,“这样毕业前找工作更有针对性。”
  关于就业工作情况,池州市人社局局长林芳介绍,池州市把稳就业提高到战略高度通盘考虑,各方面加力推进落实就业促进相关政策。对高校,池州市落实留池就业补贴政策,建设“万马奔池”高校就业服务站,深化开展“局长进校园”“大学生园区行”“企业高校行”等系列活动,支持园区与高校建立人才输送合作机制,厚植大学生爱池、留池、建池情怀。驻池高校毕业生留池就业率从2021年的7.3%提高到今年三季度的15.1%。
  记者获悉,池州市面向高端人才提供5年左右稳定持续经费支持,对其负责项目最高给予1亿元综合资助。面向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对入选省级以上人才计划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池州市财政给予1∶1配套奖励。同时设立引才“伯乐奖”,对引进高层次人才来池的机构和个人,给予最高每人20万元奖励。对企业引进的高学历人才,池州当地最高给予40万元购房补贴、10.8 万元生活补贴和3.6万元租房补贴,算总账就是54.4万元补助。优厚的政策吸引了更多人才奔“池”而来,区域内高学历人才数量明显增加,并优先集聚到新兴产业和规上企业。
  全省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记者从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近年来,安徽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创新开展稳就业提质扩量服务“家门口”就业行动,深入推进创业安徽建设,就业创业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6年以来5次获得国家督查激励。
  城镇就业总量持续增加,保持在1800万人左右,且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占比逐年提升,2023年底达1827万人、占就业人口3191万人的57.25%,较2020年增加36万人、占比增长2.02个百分点。外出人口净回流6.9万人。就业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口分别为768万人、1025万人、1398万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为24.1∶32.1∶43.8,与2020年相比,二产和三产就业分别提升0.67个和0.39个百分点。
  就业质量不断提升,2023年全省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28466元,同比增加1673元、增长6.3%,增速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比全国高0.4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20年以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278.44万人,年均69.6万人。今年1~10月份,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2.82万人,同比增长7.99%,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7.09%,创历史新高。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在中部地区较长时间保持低位次。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魏鑫鑫 许佳 摄影报道 实习生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