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02版)
司法厅:推深做实“六尺巷调解法”
去年,安徽《“六尺巷六步走”调解工作法》被中央政法委评为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安徽省司法厅针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关于推深做实“六尺巷调解法”为基层和谐加温的提案》中的意见建议,结合工作职责,不断推深做实“六尺巷调解法”,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首先,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完善“县区、乡镇、社区、网格”四级调解网络,全省所有乡镇(街道)、村(居)全部规范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村民小组、居民小区设立调解小组。
其次,印发《全面构建“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体系实施意见》,坚持“因地制宜、按需建设”的原则,秉承“六尺巷工作法”新时代内涵,由司法行政机关会同相关部门,以多元解纷大调解格局相关衔接制度为牵引,整合多元解纷资源,建设“一站式”“线下”实体平台和“线上”网络平台,大力推进交通事故纠纷、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物业管理纠纷、金融保险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鼓励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入驻“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体系,建立完善排查、流转、化解、稳控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实现矛盾纠纷的及时受理、分办、转办等,切实提升“一站式”安徽特色解纷体系服务大局能力。
据介绍,目前全省有人民调解员9.9万名,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2.2万人。聘请相关部门业务骨干、行业领域专家、律师、“五老人员”等作为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调处,进一步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水平。
发改委:争取S1线等项目纳入“轨道上的长三角”
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何轶鸥提出了关于助力“轨道上的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议案。记者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目前关于市域项目、数智长三角等都在不断推进。
在合肥市域(郊)铁路规划建设方面,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积极争取新桥机场S1线、合肥至巢湖、合肥至庐江项目纳入长三角地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目前,新桥机场S1线主体工程正在加快建设,目前已经全面进入轨道铺设阶段。
省发展改革委表示,下一步将配合合肥市,结合都市圈轨道交通网布局、国土空间规划、旅客运输需求、枢纽衔接条件、工程投资效益等因素,对相关市域(郊)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和建设时序进行认真论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沟通,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相关建设规划,为尽早实施创造条件。
在数智长三角方面,目前除上海、南京、杭州、温州等城市外,合肥轨道今年还实现和无锡、苏州的漫游对接,后续将持续推进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的互联互通工作。
人社厅:超龄农民工就业可享技能培训
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省人大代表杨青凤提出了“关于帮助超龄农民工强化就业保障的建议”。
记者从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近年来,我省聚焦超龄农民工岗位开发、技能培训、社会保障等,创新政策举措,着力促进超龄农民工稳岗就业。目前,全省共有76.9万超龄老年人进行了劳动用工备案。
安徽省人社厅表示,下一步将实施稳就业提质扩量服务“家门口”就业三年行动,全力促进超龄农民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针对超龄农民工技能水平普遍不高的问题,我省将持续开展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面向超过16周岁、不超过65周岁的脱贫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者等重点群体组织培训,并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为需要“转岗”“转场”的超龄农民工提供再就业培训。针对当前制造业重点领域、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振兴急需的技能人才,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以精细化、精准化培训实现更好的岗位匹配度,促进大龄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
此外,我省还将构建超龄农民工就业“链式服务”,提高大龄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的精准性、实效性。
生态环境厅:长三角区域危险废物或可跨省“豁免”
在安徽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有省政协委员提出加强我省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
近年来,我省大力支持省内企业开展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试点,并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出台省级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利用“白名单”机制,简化危险废物跨省转移程序。2024年,“白名单”企业数量15家。
目前,我省生态环境部门持续完善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危险废物产生入库、转移运输到最终利用处置的全流程追踪。通过对危险废物贮存库、包装物上危险废物标签和电子转移联单赋码(二维码),实现了移动端的扫码办理和扫码监管。
下一步,我省将拓宽危险废物利用渠道,优化我省危险废物“点对点”定向利用许可证豁免管理,豁免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促进合规企业更快发展。依托长三角区域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联防联治合作协议,推动出台长三角区域危险废物跨省豁免利用工作方案。建设区域特殊类别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实现省域间能力互补、互为兜底。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刘旸徐琪琪吴碧琦姚一鸣汪艳见习记者张婉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