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024年12月1日是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10月,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的《2023年安徽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省艾滋病疫情持续保持在低流行态势,2023年全年累计检测1300万余人次,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为28484人。
“近年来,安徽青年学生与老年群体感染率有所上升,出现‘两头翘’现象。”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副院长、安徽省艾滋病诊疗中心常务副主任高勇介绍,青壮年仍为艾滋病的高发人群,从全省艾滋病感染者情况来看,男性感染者数量约为女性感染者的五倍。
据高勇透露,当下,性传播仍为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全省经性传播途径感染的比例高达98%以上。因此,杜绝高危性行为对于防治艾滋病至关重要。
何为高危性行为?高危性行为是指容易引起艾滋病毒感染的性行为,包括未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性行为等。《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4版)总结了艾滋病预防的7个措施,其中最关键的措施之一就是全程、规范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的性行为。
专家介绍,一旦发生高危性行为,存在一种名为HIV暴露后预防(PEP)的补救措施。“假如真的发生了高危性行为,切莫慌乱、心存侥幸,务必及时前往各地的暴露后预防门诊(PEP门诊)等专业医疗机构寻求帮助。”
随着药物科学不断发展,艾滋病阻断药物近年来进入人们的视野。“阻断药是指在出现高危性行为或暴露后,用来阻断人体中病毒进行合成的药物。”高勇提醒,若是不幸发生HIV暴露,应在医生指导下、在规定时间内服用,服用后及时检测随访,“最好能在24小时之内进行预防性用药,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效果尤佳,最迟不可超过72小时。”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见习记者张婉馨实习生刘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