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桐城市中心这条窄窄的六尺巷,因其承载的传统礼让故事和美动人而传颂至今。
“六尺巷,现在已不仅是一个典故、一个打卡地,还被发掘为一种工作方法。”桐城市检察院检察长朱伟说。近年来,桐城市检察院将六尺巷典故所蕴含的“讲求礼让、以和为贵”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检察听证,创新推出“六尺巷检察听证法”,努力做到向前延伸一步,向后多走一步,促和各让一步,高质效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了检察环节,营造出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
向前延伸一步
听证前做细调查核实工作
“充分详细的调查核实是推动‘六尺巷检察听证法’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关键。”朱伟介绍说,该院坚持把调查核实放在检察听证首办环节,围绕案件当事人反映的事实和诉求,开展全方位的调查核实工作。
李某与查某都是桐城市某乡镇的企业家,2022年,查某将李某诉至桐城市法院,要求其偿还借款50万元及利息,后查某撤回起诉。李某认为,查某混淆是非,存在虚假诉讼行为,法院作出准予撤诉的裁定是错误的,遂申请检察机关监督。同年11月,桐城市检察院受理了李某的监督申请。
桐城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主任赵慧是李某监督申请案的承办检察官。她告诉记者,受案后,她初步审查了李某提交的监督申请材料,从法院调取了该案件卷宗,发现查某的起诉证据存在疑点,遂前往双方当事人所在的乡镇调查核实。经了解,两人均系桐城市民营企业经营者,双方不仅是好友,还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因经济纠纷产生了隔阂,从而诉至法院。此外,双方之间还有多笔经济往来,借条等凭证也已丢失,事实一时间难以厘清。调查中,李某称双方共同的朋友胡某知晓借款的真实情况,于是赵慧又找到胡某了解情况。胡某告诉检察官,查某确实欠李某本息近200万元,2018年,查某偿还了李某50万元,这笔汇款正好由胡某经手。根据胡某的陈述,赵慧又调取了查某经营的公司以及李某的银行卡流水,证实查某向法院起诉的50万元借款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查某偿还李某的借款。经过坚持不懈的调查核实,该起案件的事实基本厘清。根据案件事实及证据,赵慧认为此案启动再审程序的可能性不大,也不再需要召开听证会,遂将这一办理结果告知了李某。后来,在赵慧的主持调解下,李某和查某最终达成了和解。
促和各让一步
听证中做实矛盾化解工作
桐城市居民王某因其前妻陈某对外大额举债,而被6名债权人相继起诉到法院,要求王某及陈某共同偿还借款共计200余万元。桐城市法院经过审理,认为该债务系王某、陈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借款,遂判决王某、陈某共同承担还款责任。一审判决生效后,王某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王某不服,认为200余万元的欠款都是陈某借来用于赌博,未用于家庭生活,自己不应该承担还款责任,于是向安庆市中级法院申请再审,但被驳回,遂向桐城市检察院申请监督。
受理该案后,承办检察官通过多方调查,发现陈某在借款期间确实存在赌博行为,相关刑事案件的卷宗材料也证明了这一点。另外,检察官经审查认为,一审法院判决王某承担共同还款责任,属于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不当,拟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鉴于双方当事人之间矛盾比较尖锐,办案过程中检察官决定,采取“检察和解+公开听证”的方式先行化解矛盾。当地人大代表应邀参与了此场听证会。听证会开始前,6名债权人对王某不偿还借款一事非常气愤,大家纷纷将王某团团围住,你一言我一语,情绪相当激动。在检察官的主持下,听证会首先听取了债权人以及王某的想法和意见。王某在阐述意见时言辞比较恳切,表示愿意帮助陈某偿还欠款,但由于陈某还欠了其他亲友巨额债务,再加上王某的女儿刚刚因病做了手术,后续治疗也需要一大笔费用,现在6名债权人的200余万元债务对于他来说无异于是天文数字。经过检察官的释法说理和“让三尺”的精神润化,双方均表示愿意换位思考,最终债权人主动作出让步,同意王某偿还20%的借款本金后不再承担其他责任。
桐城市检察院向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后,法院裁定予以再审。鉴于前期通过检察听证达成和解的基础,案件审理期间,在法院的主持下,此案得以调解结案,王某也被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摘除”,困扰王某长达7年的官司由此告一段落。“我们严格规范听证程序,努力以高质量检察听证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朱伟说,通过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全程参与听证,听取意见建议。同时,充分发挥听证员参与调解作用,鼓励、引导听证员在听证过程中积极提问、讨论、发表意见,帮助当事人分析利弊,以第三方的客观意见促使当事人从情理上认同、法理上认可。
向后多走一步
听证后督促做好基层社会治理
“感谢检察官,现在野猪糟蹋庄稼,我们可以申请到补偿了。”不久前,在回访过程中,李某紧握着检察官的手激动地说道。李某是桐城市某镇农民,因为野猪三番五次拱食糟蹋其自家的庄稼而私自放置了2个捕兽夹,捕猎了一头野猪,净得野猪肉15公斤多,分给同村村民食用。后来,李某被人举报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侦查后,移送桐城市检察院审查起诉。
在李某非法狩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的检察听证会上,有听证员提出:“老百姓是被不起诉了,获得自由了,可是他们的庄稼被野猪毁坏了该怎么办呢?”带着听证员的疑问,检察官实地走访相关镇街,多方了解情况,发现农户们的庄稼损失实际很难得到赔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桐城市检察院普通刑事犯罪检察部副主任张亮亮撰写出《关于非法狩猎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指出,2021年至2023年的3年时间里,桐城市检察院共审查起诉非法狩猎案件25件,“其中大部分案件都是农民为了守护庄稼而被动狩猎”。怎么解决这一两难问题?桐城市检察院为此积极做好检察听证的“后半篇文章”,以专报形式,将上述调研报告向桐城市政府报送,争取支持,同时向当地林业部门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建议其进一步明晰属地政府以及主管部门职责,避免出现“无人问、无人管、无人偿”的管理盲区,并拓宽受损庄稼的补偿渠道。
桐城市政府接专报后高度重视,经认真研究出台了《野生动物致害商业保险政府救助实施方案》,对野生动物致害损失的保险理赔方式、金额、期限等进行了规定,受害农户的庄稼损失因此又多了一条救济渠道。
据了解,2023年以来,针对检察听证、跟踪回访中收集到的问题线索,桐城市检察院共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33件,有效推动了相关类案问题的源头治理,为更多矛盾纠纷化于未发、止于未诉作出了检察贡献。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