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在上海市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召开一年来三省一市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成果成效。
一年来,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紧紧围绕“四个统筹”和“五项任务”,制定实施第三轮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合力推进18项长三角重点合作事项,加快实施10项一体化发展实事项目,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等专项行动,奋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从经济总量看,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从2018年占全国比重23.9%提升到了2023年的24.4%,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5.4%,高于全国0.6个百分点;长三角“万亿城市”从2018年的6个增加到9个,占全国比重超1/3。
从质量看,长三角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8年的2.81%上升到2023年的3.34%。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加速融合。共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联合促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在全国每生产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4辆来自长三角地区。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长三角累计已有17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和应用实现跨省“一网通办”,今年还创新推出长三角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跨省就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免申即享”。长三角率先在全国试点的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至今年10月底已累计超4600万人次,减少群众垫付超70亿元。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通,长三角高铁运营里程已超7600公里,较2018年的4150公里增加超80%,全长163公里的沪苏湖高铁年底具备通车运营条件,上海至湖州通行时间将从原来约2小时缩短至40分钟左右。
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今年1-10月,长三角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3.3%,较2018年同期提升8.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较2018年同期的42微克/立方米大幅降低。
据安徽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