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1版
发布日期:
平均气温创新高,多地入冬时间偏晚
今年冬天会不会是暖冬?
  在中国气象局12月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11月全国平均气温5.1℃,较常年同期偏高1.9℃,创下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新高。月内有3次冷空气过程影响我国,较常年同期偏少1.3次。不少公众有疑问,这个冬天会是暖冬吗?
  当前全国入冬情况如何?“根据《气候季节划分》国家标准,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均已入冬。”贾小龙说,月至10月,东北、华北北部和西部、内蒙古、西北地区中部和西部、新疆北部、西藏南部及四川西部等地入冬;进入11月,华北中南部、华东北部、华中北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相继入冬。与常年相比,今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入冬时间偏晚1至10天,华北南部、华东和华中北部入冬时间偏晚10至20天,部分地区偏晚20天以上。
  均温创新高、入冬又偏晚,今年冬天会不会是暖冬?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冬季全国气候趋势滚动预测,东北西北部、内蒙古东北部和西部局地、西北地区西北部、新疆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华南中西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事实上,暖冬和冷冬并不是一个“预测概念”,而是一个事后“认定概念”。评估暖冬和冷冬需要根据冬季三个月(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来判定,也就是说只有等到冬季结束,才能知道答案。比如2023/2024年冬季冷暖冬的判定结果,就是在今年3月1日才公布的。
  与此同时,二者的判定还需要遵循严格标准。例如在全国气象台站中,如果单站冬季平均气温偏高幅度超过本站暖冬阈值,即可定义为单站暖冬;若全国一半以上的台站出现暖冬,则定义为全国暖冬。
  专家表示,即使某一年我国为暖冬,也会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不排除某些地区气温明显偏低。同时,暖冬年份也可能有极端强寒潮导致阶段性强降温。
  气象部门预计,12月冷空气活动频繁,我国大部分地区冷暖起伏大。东北大部、内蒙古东部、新疆北部发生低温大风雪灾的风险较高,西南地区北部和东部、西北地区南部发生低温雨雪冰冻或霜冻的风险较高。建议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公众及时关注当地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新华社记者 黄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