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孩子想当运动员?专家支招职业规划
  本报讯 近日,杭州两名五年级小学生获评国家一级运动员的新闻受到广泛关注。很多人为他们点赞的同时,也担心小学生走职业运动员路线会不会影响学业?还有部分家长考虑,如果让子女成为职业运动员,该如何规划未来发展?就此,12月4日,记者采访了安徽工程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金庆红。
  记者从安徽省体育局获悉,目前安徽省有数千名18岁以下国家二级及以上等级的运动员,主要集中在跳水、体操等运动项目。
  把孩子培养成职业运动员,会不会影响学业?金庆红介绍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区别。他表示,体育运动是社会公众均可参与的活动,但区别于普通人进行的锻炼,竞技体育更多的是专业运动员的专属舞台,想要取得优异成绩,需要进行长期训练。
  金庆红说,如果是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不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不利影响,还会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在进行体育锻炼后,可以有效增强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专注力,对学习有益无害。”但如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则一定会影响做其他事的精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能要求孩子在每个方面都做到尽善尽美。这就要求家长们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不能揠苗助长。”
  金庆红也表示,如果孩子确实在体育运动方面表现出非凡天赋,取得了国家级运动员等成就,在升学方面会获得一定的助力,“很多初中、高中都会招收体育特长生,高校对这方面更是重视。相应地,学校对这些学生文化课成绩的要求会有所降低,所以成为职业运动员和学业有成并不矛盾。”
  孩子走上“训练”之路后,未来职业如何规划?金庆红说,当孩子表现出非凡的体育天赋后,一部分人会走上专业的训练之路,但这无疑是一条残酷的道路,只有少部分人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对于走上“训练”之路后的职业规划,金庆红表示并非只有竞技体育一个选项,“一方面,这些运动员可以申请高校中的体育专业继续学习,未来可以成为体育教师或教练;另一方面,部分优秀运动员可以申请攻读高校中的非体育专业,选择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龚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