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6日至8日,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在安徽池州东至县举行。来自国内外近百名考古等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东至县,共同探讨华龙洞遗址和东亚现代智人发源等问题。研讨会发布的成果显示,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
6日上午,相关专家学者介绍了2024年华龙洞遗址考古发掘的相关情况。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刘武特邀作《安徽东至华龙洞古人类遗址发掘与研究》报告。
7日,来自国内外的十余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进一步研讨华龙洞遗址的科学价值、学术地位和意义,交流东亚古人类研究新发现和新成果。
“通过同位素测年、动物群组成分析及地层对比等多种方法的综合研究,确定华龙洞古人类生存时间为距今约30万年。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现代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8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秀杰发布了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成果:华龙洞人是东亚地区向智人演化的最早古人类。
据了解,2024年,华龙洞遗址共发掘出土了11件古人类化石,其中包括1件保存完整的足部跖骨,另有40余件石制品、大量哺乳动物化石以及3种爬行类化石等。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表示,华龙洞遗址是继北京周口店遗址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同时包括丰富人类化石及石器等人类活动证据的重要古人类遗址,对于探寻人类演化史,探源华夏族群的起源和演变具有重要价值。
华龙洞遗址位于安徽省东至县尧渡镇汪村村梅源山南麓,发现于1988年底。经过2006年、2014年-2024年多次发掘和清理,已累计发现包括1件古人类头骨化石在内的30余件古人类化石。其揭示了东亚地区现代智人的进化特征及生活场景,为研究东亚智人提供了重要证据。
(详细报道见A02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朱春友通讯员许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