讯飞小镇。
AIRSAT星座01/02星发射现场。
龙湖合肥高新天街。
建区33年来,合肥高新区始终牢记创新使命,与祖国同行,走出了一条“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的内生发展之路,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连续9年稳居“全国前十”。未来,合肥高新区将继续坚持科技打头阵,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迈向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高新篇章”的新征程。
四链融合 科技成果竞相涌现
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合肥高新区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建区理念,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四链融合发展,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支撑。
今年以来,高新区涌现了一批原创重大成果:
由科大讯飞牵头完成的“多语种智能语音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成为深度学习引发新一代人工智能浪潮以来人工智能领域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而辖区企业阳光电源、金星智控也获得二等奖。
由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深空探测实验室牵头研制的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升空。“天都星”搭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中继星任务(鹊桥二号),为架设地月“鹊桥网络”提供先期技术验证,而这也是以安徽元素命名的卫星首次飞向深空。
在科技创新的高原上,高新区不仅仰望星空,同时脚踏实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6月25日,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科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迎来成立十周年纪念。十年来,合肥创新院围绕“技术孵化、技术转化、企业孵化、创业投资”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机制,已累计孵化企业超400家,孵化6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合肥创新院、中国科大先研院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让高新区成果转化“开花结果”。近日,第六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示,合肥高新区新获批企业36家,占安徽全省新获批31.8%,占合肥全市新获批60%。截至目前,高新区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达到99家,占合肥市的40%。
而“科大硅谷”核心区建设也如火如荼。两年多来,科大硅谷片区新入驻科技型企业1700多家,累计集聚科技型企业和科创服务机构超6000多家,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6万名,设立海内外创新中心十多家,集聚各类基金200多支,总规模超2300亿元。
下一步,高新区将继续建强用好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打造高水平孵化器和新型研发机构,同时加快建设科创金融改革示范区,在加快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上展现更大作为。
2+3+X 未来产业版图初现
9月25日7时33分,中科卫星科技集团AIRSAT星座01/02星发射升空。未来,由19颗sar和两颗光学遥感卫星组成的AIRSAT星座,将实现高分辨率的全天时、全天候遥感观测。2024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区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合作,打造集空天微波载荷生产研发、AIRSAT星座全球数据运营、空天信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于一体的中科卫星空天信息产业基地,为高新区空天信息产业注入了新力量。
空天信息产业是合肥高新区“2+3+X”未来产业版图上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合肥高新区以国家实验室为核心,以打造“世界量子中心”为目标,围绕“2+3+X”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布局未来产业,并成功获批“全国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
量子产业领域,高新区依托“全国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集聚科大国盾、本源量子、国仪量子和量子科技集团等量子产业链企业60余家,总量位居全国第一。
空天信息领域,已汇聚产业链企业120余家,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等公共服务机构11家,覆盖遥感载荷研制、无人机等领域,初步形成“一核两级多点”的产业空间布局。
通用人工智能领域,以讯飞星火大模型为核心,陆续推出约40款行业大模型,涉及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司法、医疗、农业、交通运输等多个细分领域,为高新区大模型生态体系建立打下基础。
可控核聚变领域,集聚聚变能源上下游企业约20家,培育了国内首个聚变能源领域独角兽企业——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一批“卡脖子”技术实现国产化……
如今,高新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未来产业先导区,计划到2035年,形成若干领跑全球的未来产业集群,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未来产业”正在生根发芽,而新兴产业早已在高新区“木聚成林”。近年来,高新区培育壮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精准医疗等新产业、新业态,赋能推动光伏、汽车、家电、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70%。
未来,高新区将继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让这片新兴产业的聚集地继续阔步向前。
蜀西湖畔核心商圈基本成型
9月30日,蜀西湖畔的龙湖合肥高新天街正式开业,这座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有近300个优质品牌入驻,汇聚多家省内、区域首店。而随着高新天街的开业,高新区核心商圈已基本成型,砂之船奥莱、高新银泰、高新龙湖天街三大项目环绕蜀西湖畔,为全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消费场景。
近年来,在科技与产业齐飞的同时,高新区也不断优化调整总体规划布局,加快补齐商业、酒店、教育、医疗等配套设施,打造蜀西湖城市副中心、柏堰湖国际化社区,提升讯飞小镇和南岗、柏堰周边环境……高新区城市功能持续优化,城市品质不断提升。
步履不停,何惧关山难越;创新不止,携手再铸辉煌。
如今,合肥高新区正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深化“双自联动”的自贸试验区开放机制,在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的新征程上奏响新的时代强音。
为此,高新区在2024年2月发布了《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政策体系》,计划年投入资金超25亿元,通过“一体三翼N核驱动”,助推企业攀登进阶。9月18日,合肥高新区又首次发布《高新区创优营商环境二十条》,从六个方面出台二十项举措,以此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营商环境示范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高新区将继续开拓创新,砥砺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高新发展新篇章”。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