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人移民到达秘鲁40年后,一位安徽人曾作为国家特使出访秘鲁,为保护华人移民,促进华人移民同秘鲁人民密切交融做出了贡献,他就是崔国因。崔国因(1831——1909),安徽太平(今黄山区)人,清同治十年辛未科进士,十三年授翰林院编修。光绪十五年(1889年)荐升翰林院侍读,接替著名外交官张荫桓之职,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大臣。具体前往秘鲁时间,根据其日记记载:光绪十七年正月初一从华盛顿出发;二月二十五回到纽约。
一
崔国因在从美国出发前,他对自己出使一年多来的成绩进行了总结,重点突出了对华人权益的保护。“华人之假道者,美关以索银为质;其安业者,美绅以领照作难;其经商成市者,美之工党以逼迁令其破家荡产。均经力驳,使不行矣”;“寓巴拿马华商,土人(注:印第安人)聚众驱逐,为求美国领事就近告彼政府,得以风行雷厉,转危为安,此皆使者分所当为之事也”。
由此,此次出使秘鲁,华人移民问题,就成了崔国因的头等大事。十二月二十一,崔国因前去美国外交部辞行。在与外交部官员交谈中,重点交谈的也是华人问题。“午初,赴外部布连(注:美国国务卿)处辞行,言于是中国元旦日赴秘鲁。布连曰:‘秘鲁地方,华人甚多。’因曰:‘自中秘立约禁招工后,华人已减于前矣。’布连曰:‘何时可返?’因曰:‘大约三月之内,可以即回美都。’布连曰:‘美国驻秘有公使,驻巴拿马有领事,余当作书为之先容。贵大臣到彼,可资照料。’因谢之,遂辞退。”
春节那天出发前往秘鲁时,布连果然送来了“护照一纸、信四封,分致个龙、巴拿马、嘉里约三领事,又致美国驻秘公使”。沿途停靠时,这些信都发挥了作用。
初八到达个郞(今译科隆),个郞总督和美国驻个郞领事均来拜见。当听美国领事说总督对华人友好,专保护华人后,崔国因特意对总督进行了回访。当地华人听说来了祖国使者,“多放爆竹相迎,亦有升旗于门首者。商董易佐才、曾庆己来迎”。
初九到达巴拿马。沿途看到“粤人之设店铺者甚多”。美国驻巴拿马领事阿丹信到车站迎接,并把他们送到宾馆安歇。崔国因随即前往阿丹信家拜访。为了联络感情,送“湖绉一匹、磁瓶一对、茶一箱、金扇两柄”。阿丹信夫人也出来接待,高兴地说:“华人甚安分,我等必保护,令其安业。”巴拿马总督此时请阿丹信传话,要会见中国使者。崔国因日记记下了初十会见的场景和重点交谈的内容,“因亦道愿见之忱,且以华人相托。该总督允必保护”,“因向该总督言曰:‘美国一百年前,草昧初开,各埠冷淡。一百年后,日盛月新。如此之速者,因铁路、各厂,华人为之经营也。今贵国既有华人接踵而来,则兴旺可立而待,敢为预贺。至于华人之业于此者,有贵总督之庇荫,有贵领事之保护,本大臣可以放心,夫复何言? 惟有以华人相托而已。’该总督大笑,以手拍胸,力任保护。因谢之”。
元宵节那天,他们一行到达厄瓜多尔管辖的惠爱矶。当地“土人约十万人,华人居十之一”。由于停船时间短,崔国因无法上岸,但仍在船上接见了三位华人代表叶文英、陈忠华和高静光。
二
正月十六那天他们一行进入秘鲁境内。二十到达打辣美。此地十分繁华,也来了很多华人。当听说祖国使者到达,即有代表登船拜见。通过他们,崔国因了解到,“三年前有委员二人来查寮,一切供张均由商具,而于弊政究未详查。华工仍然困苦。曾已呈控于出使大臣矣”。由此,崔国因联想到,“因于光绪十五年由沪出洋之先,即有香港商人书控告委员查寮之不力。今又闻之商人。其寮之难查欤?抑人不易得也?”这使崔国因下决心一定要弄清秘鲁华人实情,帮助他们改善境遇。
正月二十一他们到达秘鲁首都利马。二十三崔国因前往华人“通惠总局”(注:1886年建成)举行华商座谈会,有二十多人参加。他问华人在利马数目。回答:“不能详知。”再问华人与前五年相比增减情况。回答:“近来出口多于进口,大约已减于从前矣。”再问中西学堂情况。回答无人就学已停办。问他们原因何在。回答:“中华四子书,少时无不读者,父兄自可教其子弟。淹博之道,非所敢期,故不须就学。洋文须延洋师,费用太大,无可筹措,请即停办。”针对这些回答,崔国因让他们帮助查明华人数目,同时再三开导他们不要短视,还是要办好中西学堂。
正月二十六午刻,秘鲁总统雷米希奥·拉莱斯·贝穆德斯隆重举行仪式,崔国因递交国书。其后,崔国因开始密集的外交活动。在这些外交活动中,崔国因均把保护华人华商作为重要话题,请秘鲁外交部及各国使臣重视。当时智利国内正进行内战,在会见英国公使时,他感谢并拜托“英公使代为保护寓居智利之华人” 。
在崔国因的要求下,华人数目也得到了较精确的统计。秘鲁“居民二百六十三万一千余,生番二十五万余,外国工商七万八千余。内中国六万余人,义国(意大利)七千人,法国二千余人,日国(西班牙)一千六百余人,德国一千六百余人。英国、奥国、瑞士、葡萄牙、美国,人数甚少”;回来路上经过打辣尾和白鸽尾,华商也把两地的华人总数统计清楚,前者约四千人,后者约六千人。从此数字看,当时在秘鲁经商的外国人,华人占了绝大多数。
三
从出使三国的那天起,崔国因都保持着一个良好习惯,每天都会记载着当时列强们的动态,并分析可能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对对策的思考。即使在秘鲁期间也仍然如此。正月二十七,当得知“俄主谕兵部大臣:明年珲春应添步兵一营,以为西比里亚以东之策应”,他感叹道:“珲春为中国之地,中国驻有防兵。俄人营铁路以达珲春,又添兵队,铁路成,而边事亟矣”;如何应对?
正是由于记下如许国际重要事件以及结合国情的思考,四十六万多字的日记,1894年付梓后,曾被认为是“研究当时国际政治风云之变幻、经济贸易之消长、军事力量之对比、华工历史之沧桑、中美交涉之波澜等极为丰富和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以上所有引文均出自《出使美日(注:此为西班牙)秘日记》,黄山书社1988年8月第1版)。梁启超后来更将之列入呼唤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西学书目表》。
光绪十九年(1893年)七月,崔国因任满归国前,授任右庶士,可归国后,很快遭贬。原因史书上一直说是不明。遭贬后的崔国因没有回到太平,而是来到芜湖兴办起了实业。针对芜湖是全国有名的重要米市,他开办起了稻米加工业即砻坊。在当时的芜湖,砻坊有广潮帮和本地帮两大势力。崔国因创办砻坊后,带领太平人很快崛起为另一股巨大的势力。
1909年,崔国因去世。惜乎无后。
被贬回来时,他曾游览家乡黄山,留下了两首诗。“三十年前此地游,禅房草榻暂淹留。湿云侵岫晴疑雨,深谷藏风夏已秋。自惜鸿泥成往迹,重携蜡履豁新眸。山灵见我应相识,清瘦形容似旧不?”“解组归来历九瀛,看山又作虚步行。廿年宦辙身犹健,半榻茶烟梦已清。萝月朗离尘垢相,松风嘘出海潮声。文殊歆证前因果,我是仙猿再世生。”两首诗当时就刻在了黄山始信峰上。
回来的崔国因曾对太平的老家做了修缮。太平老城里的崔氏老宅,其花园里的六角楼被完好保留了下来,成了老城里市民广场的一大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