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渐浓,我踮着脚,逆着光,仰望着爷爷的清癯身影。那青黛色的西山,酒醉似的晚霞,一齐倒映在书案上的那一方砚台里。那里面,有别样的一方天地。
“爷爷,这是什么?”“这是端砚。”墨锭游走,墨香氤氲,爷爷又开始在砚台上“下墨”了。我用手指偷偷蘸一点墨,点在额头,成了童年淘气的印记。
小时候的我便经常受墨香的浸染。爷爷喜爱书法,也喜欢他案头的那方砚台。青灰的颜色,因石造型,方中带圆,古朴圆润,墨池的周围镌刻着一圈淡雅的竹。爷爷常同我说,端砚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石料质地特殊,产地周围山峦起伏,江河纵横,开采过程十分艰辛,一方精美的小端砚背后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程啊!
我轻轻抚摸着端砚,感受着它温润如玉的质感,一时间,思接千载,仿佛触摸到了历史无言的恢宏。
受爷爷影响,我渐渐爱上了书法。爷爷十分高兴,为我买了一件同他一样的墨松色练功服,我便天天跟随爷爷练习书法。只见爷爷提笔在画面空白处落墨,烟云萦绕,气势磅礴,由浓郁到清淡,由刚健到柔和,由焦浓泼洒到皴擦点染……看得我内心沸腾,继而更加坚定。我拿起笔,毛笔轻盈,但那柔弱的笔尖却如同难以捉摸的精灵,让我初尝了书法的不易,也使我意志更加坚定。墨香萦绕,书卷相伴,日日夜夜。心淡然,有花木扶疏;心宁静,有风清月白。
后来,在爷爷的熏陶和引导之下,我小小年纪便克服了焦躁,静心凝神,五指紧握笔管,纸张轻展,墨汁轻蘸,落笔时锋芒内敛,运笔间牵丝挂缕,收笔处锋芒毕露,一气呵成。每一个动作,每一处转折,皆如打太极拳一般,流畅自然,心随意动,意随形走……横,是日月更替里我的努力;竖,是四季轮转中我的不息;撇,是汗水里的笃行不怠;捺,是前行路上的踔厉奋发。那看似简单的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里,都蕴含着君子温润如玉、为人方正的训诫。
如今,儿时所学的那套手法早已生疏,但爷爷的那段话却让我难以忘怀:生活中,要学砚台,端端正正,虚心平和;要学笔墨,随篆草行楷而不失规矩;要学宣纸,学会接纳与博取。儿时懵懂,因而未能理解,如今渐渐长大,便懂了。是啊!学书法学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心之思,心之感,心之悟。
一方砚里,有天地。
合肥市五十中学西校合作化路校区七(19)班娄铭洋
指导老师:胡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