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近日,《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下称《行动计划》)正式发布,安徽将全面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明年整机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按照《行动计划》,到2025年,安徽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初步应用。同时,培育2到3家国内有影响力的整机企业和一批产业链配套企业,打造1-2个产业发展集聚区。
到2027年,构建安徽省人形机器人产业的“23456”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
其中,2”为打造合肥、芜湖两个产业先导区,合肥先导区突出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芜湖先导区突出关键零部件生产配套;
“3”为建设三大平台,即为人形机器人专设的省级创新平台、中试验证平台、招引孵化平台;
“4”为打造不少于4种型号具有国内代表性的人形机器人整机;
“5”为开发控制器、高功率密度高性能伺服驱动器和伺服电机、一体化关节、轻质灵巧手、电子皮肤等5类优势部组件;
“6”为推出面向制造、应急、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文旅服务等六大领域场景的多类型人形机器人产品,形成示范应用,建成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涉及四大方向加快产业创新发展
安徽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主要有四个方向。
首先是“做优整机”,开发面向巡检巡视、设备检修等场景的多模态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开发面向国网、水务、石化等领域的特殊作业人形机器人;开发面向汽车、3C制造、钢结构、光伏等领域的轻量化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开发面向家政服务、养老陪护等领域的智能机器人。(下转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