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女门冉在给奶奶陈广秀看药品说明书。
12月11日,淮南市田家庵区安成社区71岁的陈广秀老人因贫血、头疼,在孙女门冉陪同下,到医院里看病拿药。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老人是因为捐肾救儿子留下的贫血、头疼症状,她对此没有丝毫后悔,因为她不想让家散了。
连遭变故,全家坚强面对
陈广秀家客厅南边的落地窗很大,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射进来,让屋里暖暖的。儿子门传辉因身体免疫力低怕感冒,戴着口罩坐在窗前晒太阳。
孙女门冉和奶奶陈广秀坐在沙发上。门冉拿出给奶奶新开的药,拆开药盒看里面的说明书。“我们家现在就三口人,母亲为救我捐了肾,如今身体也不好,每天是女儿照顾我们。”门传辉说,父亲在2015年查出患有脑癌,8个月后去世了,此后他成了家里的顶梁柱,没想到2022年5月,他总是出现呕吐等症状,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尿毒症。
门传辉每个月都要到医院透析。2000多元的透析费用让这个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给儿子治病,我这一把年纪了,只能到外面打点零工来贴补家用。”陈广秀告诉记者,她家附近有一个小作坊,她每天到作坊里捡废料分类,作坊老板每月给她1700多块钱。
为了照顾父亲,门冉初中毕业后没有继续读书,回了家。
为救儿子,母亲决定捐肾
虽然门传辉每个月都做透析,可病情却越来越重,陈广秀看着儿子被病痛折磨,经常躲到没有人的地方难过流泪。
2023年2月,医生给门传辉做进一步检查后,说需要做肾移植手术,否则有生命危险。如果等医院提供的肾源,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而且他的身体状况不一定能等到。
“肾移植花费巨大,术后排异反应也较大,若是有直系亲属能提供肾源,花费会少很多,后期器官排异反应风险也小。”陈广秀听了医生的建议后,当即决定自己要给儿子捐肾。
2023年9月,陈广秀带着儿子到合肥一家医院做配型。相较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亲属肾移植需要通过非常严格的伦理学审批,而且考虑到陈广秀年事已高,审核把关更为仔细严格。最终,母子二人配型成功。
成功捐肾,母子共渡难关
配型成功后,陈广秀格外高兴,她知道自己将要给儿子第二次生命。面对母亲这份沉甸甸的爱,被病魔折磨都未流泪的门传辉忍不住流泪了。
陈广秀说,为了能够在手术时给儿子提供一颗健康的肾脏,她每天竞走锻炼,日常饮食由一日三餐两大碗饭改为一小碗,晚饭尽量不吃,杜绝荤腥,减轻肾脏脂肪。2023年12月,经过医生仔细检查评估后,确定她的健康状况和肾脏功能良好,具备捐献肾脏进行移植的条件。
2023年12月21日,医院给这对母子实施了亲属肾移植手术。麻醉苏醒后,陈广秀第一句话便是询问儿子的情况,得知手术顺利,她眼含热泪。
“再过10天,儿子换肾就整整一年了,看着他现在恢复得挺好,我很高兴。”面对记者采访,陈广秀牵过儿子的手放在自己手心里,对儿子说:“你是我的孩子,你要好好活着,家不能散,你的孩子需要一个健康的爸爸。”
陈广秀告诉记者,好在政府为儿子办了低保,孙女门冉今年满18岁,在家附近找了一份工作,一家人的收入虽然不多,但能守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