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班”是土生土长于皖北灵璧县菠林村的民间吹打乐班,自形成以来,已有六百余年历史。2014年,由“周家班”所传承的唢呐艺术——灵璧菠林喇叭,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周本祥和周本鸣兄弟二人自幼随父学艺,他们是“周家班国际巡演团”主奏乐师、灵璧菠林喇叭标志性传承人物。60余年来,兄弟二人潜心钻研,在菠林喇叭的传统吹打乐技艺中挖掘创新点,陆续推出《周家班》《江湖》等一系列兼具传统文化魅力与现代元素的作品,出国演出超百场。他们带领“周家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用一脉风骨传承守护着中国传统民间吹打艺术。
民间吹打艺术走出国门
掌握菠林喇叭这一传统技艺需要经过千锤百炼。以周本祥、周本鸣为代表的“周家班”子弟们自幼学艺,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常练到手指磨烂,嘴唇开裂。在数十年的菠林喇叭传播旅途中,兄弟俩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物力。
近年来,在周本祥、周本鸣的带领和推动下,“周家班”陆续出品了中国首台功夫型吹打乐音乐会《中国元气·周家班》,中国首部吹打乐音乐剧《中国元气·八仙桌》,中国首张吹打乐原创专辑《觉醒·响器之灵》以及新民乐演奏专辑《江湖》,吹打乐歌曲《大风歌》《周家班》等。
其中音乐会作品《中国元气·周家班》呈现了纯粹完整的传统吹打乐演奏面貌,并且首次直译为“ChuiDaMusic”。2017年,周本祥、周本鸣带领周家班获邀在欧洲五国巡演。2018年,“周家班”先后走进哈佛大学、伯克利学院、芝加哥世界音乐节现场、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等连续演出24场。
截至目前,周本祥、周本鸣带领“周家班”已出国演出超百场。他们多次受邀赴奥地利、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演出,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音乐瑰宝完美呈现在世界大舞台上,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优秀代表。
积极探寻文化传承路径
自成立以来,“周家班”演奏的菠林喇叭既延续传统技法又不断创新发展,为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传承和普及作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周本祥、周本鸣兄弟俩还主动反思菠林喇叭以及“周家班”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尝试对技艺的创新,全身心投入到对菠林喇叭的传播和推广中。
“许多优秀的唢呐曲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要想将它们继续传承下来,还是得靠人。如果没有后继力量,才真的是岌岌可危了。”薪火相传,培养吹打乐传统技艺青年人才,是周本祥、周本鸣兄弟俩一直以来的心愿。
大哥周本祥不擅言谈,总是以传统口传心授的方式,为国内外喜爱吹打乐的年轻人一遍又一遍示范着各种演奏技艺。在他的徒弟中有中国音乐学院等高等学府的研究生,也有慕名前来学艺的周围村民。弟弟周本鸣担任安徽艺术学院特聘教授,编写教材《菠林喇叭·周家班传承要义》,为弘扬纯粹的中国吹打乐文化奔走疾呼。2024年年初,周本鸣受邀赴美授课,向喜爱中国吹打乐的洋学生普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助力中国民乐在世界舞台开花结果。
“传承之路很长,但我们愿意走下去。”观众的支持认可坚定了周本祥、周本鸣把菠林喇叭推向世界的决心。
“世界需要真正的中国音乐,需要听到我们灵魂深处真实的声音。”周本鸣表示,只要我们用心去表达,我们传承千年的民族音乐一定会释放出无限的能量。黄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