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宣城市老年大学
打造“四个课堂”,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草编班在上课。

  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和安徽老年大学协会相关人员一起走进宣城市老年大学进行深入采访,了解该校围绕省、市“十项暖民心”行动方案,推动老年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积极开展党建活动
  学校成立功能型党委,并以八个系为单位分别成立党支部,各系党支部对本系各班级党员情况进行摸底登记,并及时建立党小组,实现“校建党委、系建支部、班建小组”党建模式,完成组织建设工作。学校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2024年11月,该校共成立党小组137个,涵盖党员达1500余人。
  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学校通过不同形式,广泛组织广大学员深入开展学习。每周组织全体工作人员集中学习、每学期举行教职工及支部书记、班长思政报告会,邀请宣城市委党史办原副主任作党史教育报告。学校《加强党建引领,推动学校全面发展》一文,被安徽老年大学协会列为老有所学行动优秀工作案例。
  每年校党委下达年度工作计划,布置安排八个系党支部结合自身特色,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党建活动,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校党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宣传材料印发给各班级供广大党员和其他学员学习,组织党员观看《建国大业》等红色电影。各系支部组织党员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如先后赴宣城市宝城社区、新田养老院、宣城儿童福利院、溪口镇敬老院等进行慰问,赴泾县云岭、西河古镇新四军第三支队纪念馆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积极配合学校开展评先评优活动。
  设置精品特色课程
  “在学校上了一天课,回家小孙子问你学了啥,你得能说个一二三出来。”学校负责人表示,为了推动老龄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由普通课程向精品特色课程转变,由娱乐型向知识型转变,由单一技能型向德智体全面发展转变,从老有所学向学有所成转变。
  学校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开展了“一问一听一议一评”活动。“一问”即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问卷调查,及时了解学员对学校、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一听”即推门进教室听课,校领导和各系主任“不打招呼”随机进班级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和课堂秩序情况;“一议”即老年学员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议;“一评”即教师对学员的学习状况进行评定,分优秀、良好、不合格三个等次,对三次评定不合格学员建议改换专业。
  学校根据评议结果建立教师和学员档案,一人一档,进行动态跟踪管理,每学期对教师、学员进行考评。
  学校根据课程性质、难度及学时数实行学分制,每门课程每学期设置为0.5学分,学员可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考核评估及各类竞赛、展览、演出、讲座等课外活动获得相应的学分,学分可作为学校评选优秀学员、推荐参与更高层次学习或活动的重要参考。
  教学质量好不好,教师队伍很关键。宣城市老年大学通过引进刚毕业的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刚从岗位退下来的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以及非遗传承人等充实教师队伍。
  致力塑造校园文化
  12月1日上午,宣城市老年大学一间多媒体教室里暖意融融。记者看到,十几名学员正在加紧排练舞韵瑜伽《万泉河水清又清》,柔曼的身段让人很难相信她们已是老年人。
  据了解,宣城市老年大学积极推行“1+1+n”模式。学校负责人介绍,这个模式就是建立老年大学书画院、老年大学艺术团、以班级为单位的丰富社团。截至目前,学校已成立第一批次33个社团。
  为了塑造校园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学校还进一步打造了“四个课堂”,推进老年教育走深走实。
  第一课堂是学员思想政治、专业课程学习主阵地。根据老年学员学习需求,丰富课程内容,开设特色课程,如:花鼓戏、剪纸、草编、诗词及文学欣赏等。打造精品课程,如:水彩、油画、中国通史、合唱班等。依托智能化教学方式,探索“互联网+老年教育”新模式,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与省远程教育共建点合作开展线上远程教育,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效果,目前线上学习学员近2000人,线下近4000人。
  学校打造的第二课堂是学员提升技能、展示自我的平台。学校每学期开展“老有所学”教学成果展,同时围绕重大主题开展文艺活
  动,积极为老年学员搭建平台展示风采,全方位展示教学成果。
  第三课堂则是积极引导老年学员服务社会,构建“志愿服务”格局,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和老年大学志愿者队伍开展志愿活动。如体育保健系、戏曲系党支部开展学雷锋活动,主动帮助社区组建太极队,自费深入社区进行太极教学,到社区慰问演出,多次自发到福利院慰问捐款;文学诵读班与社区联点共建,开设讲堂,定期为社区家长学校免费授课;太极拳第一学会开展送太极进乡镇活动等。
  学校依托第四课堂搭建起区域联动平台,与宣纸文化产业园等单位合作建立研学游基地,共同打造“党建引领、资源共享、协调发展”的老年教育工作新格局。
  用心构建平安校园
  宣城市老年大学的门口,是一条川流不息的马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新校区建成之初,为了让学员安全过马路,校方把宣城市交警、规划、城建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都约过来现场办公,最终在主干道为老年大学开了一个口子。每天放学时,学校还安排志愿者在马路边设立交通文明岗,引导学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在校园里,安全意识更是覆盖到每一处细节。记者注意到,在每间教室进门右手墙上,都配备了速效救心丸。此外,学校还配备半自动体外除颤仪2台,分别摆放在一楼、三楼楼道醒目处。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加大消防安全常识宣传,普及AED(半自动体外除颤仪)的使用方法。学校不定期组织开展急救、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学校采取校领导带队轮流值班制度,每天早晨值班校领导带队迎候各位学员入校。下雨下雪的时候,学校的干道都会被贴心地铺上毛毡,并且有志愿者提醒各位老人家,小心慢走、注意脚下。
  宣城市老年大学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宣城市老年大学会坚持以老年群体为中心,以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大学为主线,以“四个不掉队”(即政治思想不掉队、知识文化不掉队、身心健康不掉队、贡献社会不掉队)为抓手,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成”为目标,用新的发展理念,继续为构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不懈努力。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赵明玉(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