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儿阳光正好,去亳州路桥看看。走出小区门,心中确定了方向,而往常,我的出行是没有目标预设的。禹王亭路往南,到尽头左拐就是亳州路,这条路,我已走过多次。我确信我的方向感一向是准确的,但是第一次在这里,我找不到“南”了。本来是往南走,向左拐了一个弯,道路指示牌怎么还写着前方是南呢?几次在北一环、亳州路、长丰路交口停留,我终于证明了我的智商没有老化,原来这几条路都是斜的。
城市建设不断提速的霸都合肥是新的,去年以来我客居于此,我也是新的。认识合肥,得从细微处打量。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离开职场后,得以在合肥留驻,是幸事。用脚步丈量和审视这里的一条街,一段河岸,一座商场,一处公园,成了我的日常,有一种我的时间我做主的豪横。从去年夏天起,我开始了在这个城市的行走,有时是有目标的,有时是漫无目的的;有时是结伴,有时是独行;有时遇见了意料之中的风物,有时邂逅了艳遇般的惊喜。
去近处的四里河风景带、海棠公园、杏花公园、南淝河等处,自然是安步当车,移步换景;稍微远些的逍遥津公园、银河公园等处,只要坐上几站公交或城市轨道也就可以信步“闲庭”了。周末时间宽松,脚步就长一些,我和家人一起,或者和朋友相约,去看植物园的花木萌动绽放,看董铺水库的波光倒影,看森林公园的秋叶静美,看巢湖无边的烟波浩渺。每一处,都有曼妙的风景;每一次,都有异样的欢欣。
如果说粗略的浏览是大写意,而深入的体会则是工笔了。比如在网红打卡地“老报馆”“罍街”等处,我是对其每一个角落都要深究的,哪些是借着旧址旧物旧事开发出新意的?哪些是赶着时尚造出异域风情的?哪些是留住时间保留传统的?
在繁华都市的老街、角落,常常隐藏着耐人寻味的人文风情、城市美学。转过街角,会偶然发现一条从未到过的小巷,青砖灰瓦,苔痕苍然,幽深寂静,满是岁月的印痕。或许可能,一抬眼撞见一间书房,一处茶舍,一家飘出琴声的咖啡屋。有很多时候,我竟然走了那么多匪夷所思的回头路,比如那天,明明已经从肥西路那家南京灌汤包门面路过,结束散步准备吃早点时,却又坚定地认为那家灌汤包一定好吃,于是又多走了一公里回头路扫了他们的微信付款码。
又是一个入冬以来暖阳的午后,得知某超市开启胖东来模式已有好几天,想去看看那里到底是个什么情形。步行到商场,我竟忘了初衷,进门不由自主找电梯,上了二楼,径直西南角,寻到了书店。其实,淘几本书早就在计划中,意念还是牵着身体走了。贴着书架一点一点挪动步子,看见熟悉或陌生的作者一一从面前走过,他们都是那么亲切。往返折回几次,终于选定了几本: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刘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梁晓声的《人间处方》,迟子建的《群山之巅》,阿来的《去有风的旷野》。书店同时还经营着一间咖啡屋,内容却不单单是咖啡,还有各种茶品。我点了一份铁观音,早就想着这一口,可是家里有两年没有存货,就在这儿过个小瘾吧。走出咖啡屋,窗外已然可见霓虹闪烁,时间过得真快。罢了,超市不去了。凡是我到不了的地方,都是下一次Citywalk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