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首届“科晚”揭秘2024科技热点多项与合肥有关
  本报讯深海探测、探月、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本周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首次推出“跨年科技秀”——《中国科技创新盛典》(总台“科晚”),回顾2024年的科技热点,为“新质生产力”搭建舞台。而这些科技热点,很多都与合肥有关。
  在首届“科晚”舞台上,总台主持人张腾岳、王宁将化身“新知探索员”,与登上“科晚”舞台的多位院士专家、产业领军人物一起,探寻前沿科技的魅力。
  其中,在中国探月领域,位于合肥高新区的深空探测实验室承担重要任务。今年3月,深空探测实验室牵头研制的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发射升空。
  在“科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将介绍有望于2035年建成的国际月球科研站。
  据了解,深空探测是安徽三大科创高地之一。2023年,由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三方共建的深空探测实验室在合肥高新区挂牌成立,成为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的实验室。落户合肥以来,深空探测实验室稳步推进实施嫦娥七号、嫦娥八号以及天问二号、天问三号、天问四号等工程任务,研制通导技术试验卫星“天都一号”和“天都二号”并成功发射。未来,该实验室还将参与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小行星防御等重大工程,持续为中国探月工程贡献力量。
  2023年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年”,2024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始深度赋能千行百业。在总台“科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将分享具体而生动的案例,诠释这项技术的应用场景。
  我国正在发展清洁能源、探索未来能源。其中,受控核聚变受到广泛关注。为了掌握这巨大的能量,“把太阳装进瓶子里”,科学家们已经奋斗了70年。在合肥的科学岛上,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所的研究人员建造了我国自主设计的“人造太阳”实验装置。
  “低空经济”是2024年科技热词之一。总台“科晚”上炫酷的合肥骆岗公园上空的无人机表演秀,是“低空经济”的具体体现。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