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全省第二,马鞍山如何“智”造?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2024年5G工厂名录的公示》,马鞍山瑞泰马钢、山鹰国际、新康达磁业、乔崴进等4家企业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入选企业数量居全省第2位。
  网联万物,数智赋能。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拥抱数字化时代,推进数字化转型,成为制胜未来的不二之选。
  制造业是国之重器,被誉为“工业心脏”、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
  2024年以来,马鞍山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以制造业为“纲”,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主攻方向,以数字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从“制造”到“智造”,折射出马鞍山制造业新兴之势。马鞍山有哪些做法?企业有哪些故事?又有哪些成效呢?
  数智引领制造产业焕新升级
  “智改数转网联”是制造业企业发力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连接的过程,也是数字化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过程。
  近年来,马鞍山引导企业加快建设智能化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以数字技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制造”迈向“智造”。
  在位于马鞍山经开区的马鞍山胜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一期生产车间,机器人挥舞着机械臂紧张作业,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
  据悉,该公司承接了奇瑞捷途汽车焊接业务,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自动化率达到100%的生产线让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马鞍山胜德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工艺质量部部长张伟介绍,公司目前有43台发那科(FANUC)点焊机器人,台OTC机器人,用的是博世的焊机,可有效地提升焊接强度,确保焊点的合格率100%。目前单小时可生产20套,单班可生产180套。
  据了解,该公司于今年7月投产,10月份产值就超2000万元,发展成为规上企业。公司通过工业视觉及AI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运用,实现了对整个生产线安全、质量、效率全方位监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了生产安全数据和生产质量管理数据的高效流通。
  项目工地上,设备联网上云,工作人员在千里之外精准作业;智慧车间里,“机器人同事”包揽“粗活”“细活”;智控中心里,“数字大脑”监测生产全流程……像这样“聪明”的生产线、智能的工厂正逐渐成为一江两岸新的风景线。
  今年,马鞍山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实现规上企业诊断全覆盖,加强工业机器人等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算力支撑持续夯实数字底座
  走进位于马鞍山软件园的花山区垂直行业AI大模型训练算力中心(以下简称算力中心),一台台两米多高、酷似黑色储物箱的AI机柜整齐排列,外形设计极具科技感。
  先进计算是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计算、人工智能计算等多种面向未来的计算技术的统称,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
  近年来,马鞍山不断积蓄发展优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行业风起“云”涌,智慧交融,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一度成为马鞍山软件园乃至花山区的当家产业、优势产业。
  算力如何转变成“智慧”?看硬件,算力中心拥有先进的机房基础和智算平台,能更高效快速处理大数据和复杂的计算任务。看软件,算力中心支撑智慧金融、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医疗健康、数字贸易以及工业互联网等各行各业大模型的构建。看未来,算力中心将部署人工智能开发框架,优化城市算力供给,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基础底座,参与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
  5G赋能重塑工业制造格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5G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工业制造的格局。5G工厂融合了先进5G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制造技术,凭借超高速、低延迟、大容量连接的5G网络,每一条生产线都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的高效运作。
  走进山鹰国际控股股份公司,科技感十足的智造场景扑面而来——智控中心里,只见一面面大屏幕、一台台电脑上,各条产线的实时生产情况、各类指标数据一目了然,废纸一体化智能质检管控系统、一体化智能安防系统、物流全图尽在掌握,只需点击鼠标,即可随时掌控各业务流数据。
  宽广的厂区内,眼前出现的是全自动造纸流水线、各种机器人手臂等生产设备,整个生产、仓储、运输流程都极为自动化和智能化,形成了高度协同的生产模式。
  马鞍山围绕钢铁、装备、铸造、矿业等优势行业进行5G应用建设,全市建立5G种子工厂项目库,在库项目13个,打造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5G典型应用场景案例,并在一定范围内复制推广,发挥了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
  加速“数实融合”、推进智能化技改、“联”上工业互联网……在马鞍山,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造”转型,塑造竞争新优势。
  从“制造”到“智造”,马鞍山的制造业正在迈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字之变,变的是格局、是发展、是进化,而不变的,是这座城市积极进取、勇攀高峰的决心和气魄。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金学永通讯员邬刚储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