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从一家大型商超出来,发现收银台旁边有一间理发店,门口招牌上,醒目的“快剪15元”之外,“不办卡、不推销、不扯淡,专注剪发”的广告语也让我眼睛一亮,不由得停下脚步,仔细打量着这家理发店。
理发店不大,三个正步即可从门前经过,门口一台自动售票机,几把椅子,座无虚席。两把理发转椅、两面镜子、一个橱柜,装备简陋,仅此而已。店里两位理发师,年龄相仿,都是三十来岁的小伙子,他们在聚精会神地给顾客打理头发,忙得不亦乐乎。
我居住的小区附近,有一条商业步行街,聚集了多家装修豪华的美发店。之前,我都是去那儿理发,剪一次三十来块钱,每一次理发,剪发小哥不是喋喋不休地推销充值卡,就是劝我买他们防治脱发的洗发水。初始,我架不住一家美发店里小哥的狂轰乱炸,花五百块钱,办了一张充值卡。也就理过几次头发,那家美发店突然不辞而别,卷走了我三百多块钱的充值余额。
吃一堑,长一智,我再也不办充值卡了。不办充值卡,那些美发店是不会善罢甘休,每次理发他们都会软磨硬泡,“缠”着我就范。为应对这场心理博弈,我不断地同他们周旋。这番拉锯战对我来说,实在是苦不堪言,以至于去理发时,心里惶恐不安,甚至拷问自己:“是不是该办一张卡,还耳边清净?”
现在好了,这家快剪理发店旗帜鲜明地表达“不办卡、不推销”的立场,让我十分欣喜,径自走向售票机,按照上面的文字提示,用手机扫码付款,取号,跻身等候队伍。
在等候快剪的空闲,我看了一下时间,七八分钟即可以剪好一个人的头发。很快就轮到我了。坐在理发椅上,理发师为我围上一次性护领,再围上披巾,简单交流一下剪发要求之后,用小喷壶喷湿头发,就剪将起来。他的手艺高超,一把梳子,一把剪刀,两把电动推剪,轮流切换,细心推剪,干净利落地为我剪好头发。接着,他用吸发器,清理头上的碎发,还不忘在后脖颈搽上香粉。完事对镜一看,在理发师的妙手推剪下,我的头发变得整洁,人变得容光焕发,仿佛年轻几岁。
趁着店里没有顾客,我与理发师闲聊了几句,他说过去在美发店工作,那些美发店地段好,租金高昂,装修豪华,要养活店长、总监、理发师、洗头小妹等一帮员工。为了创造更高的效益,老板要求员工:“拓客”,拓客的业绩与收入挂钩。所谓“拓客”,就是发展顾客,推销店里产品和消费卡。
理发师坦率地说,他不擅长“拓客”,感觉缠着别人买卡充值是强人所难,自己心里很别扭。干了一段时间,相约同事辞职,合伙开了这家快剪理发店。他毫不掩饰地说,现在虽然人累点,但收入提高了不少,关键是心情轻松。
因那次机缘巧合,我舍近求远,每次理发都去那家快剪理发店,一晃已有五六年。这期间,理发店的生意挺不错,拥有稳定的客源。我发现两位理发师长期以来,把握住了一个“度”字。不管店里等候理发的顾客是如何的多,哪怕是顾客等不及走人,他们该剪的剪、该修的修、该刮的刮,一丝不苟,不会因为害怕丢掉生意而马虎了事。在遇到顾客少的时候,理一个发多花几分钟,他们也乐在其中。
这也许是理发店生意不错的原因。我想,凡事把握好一个“度”,做人做事都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