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子湖成候鸟越冬栖息地。陈春丽/摄
冬日是菜子湖观鸟的最佳季节。近日,记者来到安庆市宜秀区菜子湖探访时发现,数万只候鸟在此栖息繁殖,这里已成候鸟越冬的天堂。
捕鸟人变成了护鸟人
菜子湖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湿地鱼类有77种,鲤科鱼类比例为61%,绝对的优势科。底栖动物有38种,维管植物有52种,由沉水植物-漂浮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湿生植物构成。
枯水期,菜子湖露出的大片滩涂和草洲吸引众多候鸟来此栖息,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收割后散落在田地里的稻谷,成为候鸟的食物之一。
王三益,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是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姥山社区的村民。他自小便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菜子湖畔,见证了候鸟年复一年南来北往的壮丽景象。
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菜子湖周边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渔民们为了养殖,拦网捕鱼,并大量投放化学饲料。同时,捕杀候鸟、耕牛践踏湿地等行为也屡见不鲜,导致湿地面积逐年萎缩,植物多样性大幅下降,湿地生物物种资源濒临灭绝。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王三益在2010年初挺身而出,牵头组建了“安庆市菜子湖湿地生态保护协会”。经批准,他还成立了菜子湖湿地保护协会党支部,积极引导周边村民转变观念,从过去的“捕鸟人”转变为“护鸟人”。这个协会是华东地区首个由农民自发成立的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民间组织,它的诞生得到了市、区两级林业和民政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协会的会员人数从最初的60人迅速增长到目前的300余人。协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法人资格、拥有固定活动场所、办事机构和完善管理制度的非官方、非营利性民间公益性社团组织。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湿地保护工作,菜子湖畔如今已经建起了湿地科普馆、湿地监测塔,并配备了空中监测无人机、巡护车辆及船只等设备。此外,协会还专门成立了巡护员队伍,他们坚持全年365天深入湖区一线,开展湿地巡护预警工作。
寒冬里观鸟热 菜子湖是当之无愧的候鸟天堂。据统计,当地出现过的鸟类共有142种,其中水鸟有7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1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鸟4种:东方白鹳、白头鹤、白鹤、黑鹳;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8种。
菜子湖湿地作为“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每年10月份起,有近10万只候鸟来此越冬。
随着护鸟的“鸟爷”们越来越多,慢慢地,湿地开始恢复,各色物种在这里自然地繁衍生息着,候鸟们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跃舞争鸣。每到春节前后,就有摄影爱好者前来采风、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学生观摩、游人观光……人们纷至沓来,打破了以往“路上无行人,湖上无鸟音”的沉寂局面。
冬日是菜子湖观鸟的最佳季节,近日,记者来到菜子湖探访时发现,由于成群的候鸟来此越冬,使得冬日的菜子湖湿地景观格外优美,前来打卡的市民络绎不绝。
据安庆市林业局总工程师程海国介绍,近年来,安庆市高度重视湿地和水鸟保护工作,将湿地保护管理纳入林长制重点工作任务,建立湿地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构建以保护区和湿地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珍稀野生动植物就地和迁地保护。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通讯员 蒋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