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3日,记者从安徽省医保局获悉,安徽省自2025年1月1日起,对定点医药机构的住院费用医保基金补偿结算实施了即时结算改革新模式。这一改革举措旨在提升医保基金的流动效益,并为定点医院带来资金流动性的红利。目前,全省16个市均已开通了即时结算业务。
据介绍,以往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药机构的费用结算存在滞后性。医院主要采取“当月发生、次月申报”。医保经办机构受理后一般需要30个工作日完成审核、资金拨付流程,如遇到异常结算还需沟通协商和复议,时间会更长、对医院来说资金垫付压力不小,加大了医院运行周转成本,与此同时,大量的医保基金滞留在银行账户上,基金的周转效益有限。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安徽省医保局会同安徽省财政厅积极响应国家医保局的工作要求,在全国率先印发了《开展基本医保结算模式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及其实施方案,仅用不到2个月就实现了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模式全省统一上线。
为提高医保基金的流动效益并赋能医疗机构发展,安徽省医保部门依托全新统一的国家(安徽省)医保信息平台,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工具和医院端智能无感化体验,对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费用医保补偿基金的业务流、基金流和信息流进行了再造和协同。这一改革打通了医保、医院和银行三方的信息平台,实现了“当天发生、自动归集、即时汇结、次日到账”的结算新模式。这一新模式取代了以往“当月发生、次月申报(次月15日前为机构申报日)、再30个工作日审核拨付(经办机构受理后30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审核、异常协商、拨付等流程)”的结算方式,使定点医疗机构能够第一时间收到医保基金的结算现金流。
截至2025年1月3日,全省16个市均已开通了即时结算业务,共有94家定点医疗机构已正式接入医保基金即时结算系统。实施即时结算改革后,医院每天都能按比例收到上一天发生的住院医保基金,这些资金有效缓解了医院垫付资金的压力,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